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亘古荒原变绿洲 夫妇齐心创奇迹
2010-11-03   来源:清远农批网  作者:小龙   字体:【 】  浏览:73次   评论:0

新疆农十四师二二四团二连的刘富春今年32岁。两年来,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使戈壁变成了聚宝盆,成为了有名的致富示范户。2004年,面对大片的沙包地和经常刮起的风沙,刘富春没有退缩,夫妇俩精心呵护风沙中幼小的枣苗,常常是平整出来的果沟,第二天一场风沙就把它填平了;刚刚长出来的嫩芽,被一场风沙就刮掉了。刘富春不服输,一方面种植防护林;一方面在枣树地里套种小麦、西瓜;还对果树进行补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成活率。通过一年的辛苦努力,枣树成活率达到了70%。 2005年春天,刘富春又对枣树进行了一次补植,并购买油渣、二胺、尿素、农家肥,加大对枣树的投入,认真对枣树进行清园除草、摘芽抹芯、修枝整形、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使果树成活率达到了85%,当年红枣收入7000多元。 地里有了收入,刘富春就增加了信心,开始往地里投资,随着进入兵团的时间和对兵团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不仅逐年增加投资,而且开始学习红枣的管理和修剪技术,还买了关于红枣的科技书籍。2006年,他又加大投入,购买了大量肥料,加大田管力度,精心管理枣园。他还在枣园里套种了打瓜,既防风固沙,又可增加收入。2006年红枣收入达到了30000元,地里套种的打瓜收入7000元。2007年,刘富春预计红枣收入可达5―6万元。四周的防护林带也茁壮成长,起到防风的作用。他承包的65亩果园成了二二四团的红枣精品园、有机大枣生产基地。 不懂技术,就管不好生产。刘富春说,“我主动参加团里举办的职工技术培训班,购买红枣管理书籍,经常向连队技术员请教枣树管理技术。由于依靠科技进行管理,我的枣园生长得比较好。” 刘富春在沙漠上植树造林,坚持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和美化家园,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认可。2006年被团党委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十大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师党委授予“十佳十星级文明户”、“科技致富带头人”。面对铺天盖地的荣誉,刘富春说:“来到兵团这几年,我的收入实现了三次跨越,2005年红枣收入才7000元,2006年红枣收入就达到了3万多元,2007年达到6万多元。授予这荣誉,对我是动力,也是压力。今后,我要团结帮助其他职工一道依靠科技、依靠勤劳走向富裕之路。” 小资料 枣树在我国种植的分布很广,自东北南部至华南、西南,西北到新疆均有,而以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栽培最普遍。枣比较抗旱,需水不多,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树生长慢,所以木材坚硬细致,不易变形,适合制作雕刻品。枣木擀面杖是质量最好的擀面杖。枣树,在中国的培育史已超过4000年。该果实的早期培育见于《诗经》,一部4000年前的民歌集,相传培育的枣树源于野生相关品种经人工选择而成。关于枣的传说可见于中国诗歌,史书及几乎每一个中国社会。枣是馈赠亲朋的上好礼物,已被引入中药以治病。枣树果实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水果之一。目前,有数百个枣树品种,具有不同的收获期、果实形状、大小及外观颜色等等,其果实可作为新鲜水果在餐桌上食用,或烘干,煮食、炖食及焙烤后食用。干枣的年产量约为50万吨供出口及国内消费。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及实徽省所生产的枣占年总产量的80%以上。

Tags:古荒原 齐心创 责任编辑:小龙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濮阳县坑塘洼地植藕养鱼致富 [下一篇]提子熟啦 致富路多了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