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是长春市二道区三道镇的农民。然而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现在是二道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虽然仅有40岁,作为农民出身的陈文能有今天的成绩,可真吃了不少苦。
春节的鸡圈里开始创业之路
记者见到陈文的时候,他正在自己新建的8万平方米奶牛小区里忙碌着,阳光下280多头奶牛正在围栏里“悠闲”地晒着太阳。陈文理着一头短发、瘦削的脸庞、眼睛总是眯缝着,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的,话语中却透着无比的坚定。
陈文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的心里,一直想改变自己祖辈靠天吃饭、世代种地的传统。为此他17岁时便只身出去闯,到过黑龙江、去过秦皇岛,1990年他来到了三道镇的省供销社农场做起了技术员,也正是由此与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已积累了不少经验的陈文将省供销社农场承包了下来,又通过借贷买了1000只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年春节他与全家人就是在鸡舍里度过的。陈文不是那种蛮干的人,在养殖过程中,他不断地学习,刚开始时他为了学技术,两个月跑了二十多次,向老养殖户请教经验。在养殖中,他不断跟随市场需要,从肉食鸡到蛋鸡,每一步他都走在了同行和市场的前面。“在长春最早把鸡蛋包装进超市的人是我。”陈文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胆子大得像窝瓜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缺点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与陈文一起风里来雨里去近20年的妻子赵喜凤这样评价丈夫。就是因为这股韧劲儿,陈文渡过了一个个难关。1995年10月1日,陈文的养殖场遭到了歹徒的打劫,两个饲养员一死一伤,陈文什么也不顾地投入到了为饲养员治病和抚恤家属的奔波中,刚刚好转的养鸡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1997年,由于市场行情不好,鸡蛋成本过高,陈文的养鸡场一下子又赔了40万元。父亲曾拉着他的手苦苦地哀求,爱人也流着泪劝他,“认命吧,咱一个农民就得回家消消停停地种地”。,第二年陈文一下就将去年的损失都赚了回来,还略有盈余,事后老父亲说他“胆子大得像窝瓜”。
为农民带个好头
陈文养殖已不是只为赚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一样就爱一样,养殖业对我有吸引力。”他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为农民带个好头,给长春做点儿事”。在陈文带动下,他身边的许多人都搞起了养殖业,出钱出力、出技术,陈文都不在话下,许多人在陈文的场里干了两年,都被陈文撵回家中自己搞起了养殖业,成了养殖大户。
陈文还入了党,只为去年市领导的一句“你应该带一带长春的乳品市场”他就把全部家当都投入到了奶牛养殖中,整整三个月他呆在黑龙江奶牛场学习,春节都没有回家。现在奶牛场每天可产鲜奶3吨,奶牛场成为长春几家知名乳业的定点供应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