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又称“瘤头鸭”,是一种大型肉用鸭,原产于南美洲,与一般的家鸭同科不同属。其外型是头大而长,从眼至喙的周围无羽毛,头部两侧和脸上长有赤色肉瘤。
毛色有纯黑、纯白及黑白花等。其抗病力很强、耐粗饲、食性广、生长发育较快。在合肥市周边农村饲养很普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存栏量在200万-250万只,具有较好的饲养推广价值。
家庭饲养及注意事项
该鸭具有就巢性,一般按公母1:8-10的比例配种,母鸭头窝平均产蛋12-14枚,以后平均每窝产蛋15-22枚,每产完1窝蛋后,头上肉瘤颜色由鲜红变成桔黄色时即开始就巢孵化。孵化期为33-35天(5周),雏鸭出壳有个特点,即很少能自然出壳需人工辅助出壳,当发现有点破壳时,用手指将破壳处扩大,让其自己挣脱破壳而出,千万不能将雏鸭完全剥离出来,否则会造成壳膜出血,雏鸭死亡。
雏鸭出壳很弱,母鸭不善于育雏,此时应母子分开,否则会压死雏鸭。雏鸭应加强保暖,当其能站立时即可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碎米或全价碎颗粒料等,1周后雏鸭就可自由采食碎菜叶、青草、小虫等,生长发育很快,母鸭在孵化结束后2周又开始恢复产蛋。
一般当头部两侧、头顶上及脸上长有红色肉瘤时即为性成熟,在家庭散放饲养条件下,9-10月龄开始产蛋,蛋壳为白色。达到性成熟体重时,在1个产蛋期内,一般每天产蛋1枚。年均产蛋4-5期,大约为100枚。成年公鸭体重一般为3.4-4公斤,母鸭2.5-3公斤。公鸭瘦肉率很高,适合做腌制板鸭等。
家庭可喂玉米、稻谷、小麦、农副产品渣糟类,各种菜叶、青草、一些青嫩树叶等。小鱼虾、蚯蚓及小青蛙也可。特别是在产蛋期间饲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可明显增加产蛋数和蛋重。由于家庭饲养量较少,可以采用完全散放饲养法,只是早晚喂些玉米、稻谷等即可。由于该鸭具有僵群性,自由放牧不会走远或丢失。
经济效益及推广利用价值
1户饲养43只母鸭的农户,每年出售雏鸭150只(每只1.8-2元)获利300元;产蛋1000枚,每枚鸭蛋0.6元,获利600元;出售腌鸭(板鸭)收入320元;出售鸭毛收入80元,全年毛收入1300元,扣除饲料费用300元,由此获纯利1000元,平均每只获利20元,年底还存栏40只。
如果把该鸭进行科学化、专业化饲养,或作为特种养殖开发利用,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饲养100只番鸭1年的纯利润可达2000元,是一种适合专业户饲养或小型集约化饲养的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