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可泰宁县朱口镇擎布村,朱口镇朱溪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李显达正带领社员们忙着在平整标准化鱼塘道路和布置进排水管。不远处,社员肖远礼正在喂食鱼饵,鱼塘里,一群群鱼苗争相觅食,老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渔业日渐式微,如何破解
擎布村是闽西北闻名的传统草鱼养殖专业村。在本世纪之初,村里将所有的鱼塘连成片,采用微流水高密度放养草鱼,以活水促高产,以活水保鱼质;同时,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引进种植黑麦草等优质青饲料进行喂养。鱼品质的提高换来的是鱼商的青睐,村里的鱼产品连续几年供不应求。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每口鱼塘面积小,数量多,片区内就多达100多口,加上养殖户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基地。此外,大量懂技术的人员外出打工,技术人员不足更是成为渔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种种原因使得昔日的繁华渔村越发式微,养鱼的村民越来越少,近些年,更是有部分鱼塘被抛荒。
与擎布村仅一河之隔的梅林村村支书李显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老渔村重现当年的辉煌?如何让渔业继续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活水?
组建合作社,又见生机
去年12月,李显达牵头,联合梅林村12户村民和擎布村2户村民,成立了朱口镇朱溪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每年每亩250公斤的当时干稻谷市场价格,租赁了连片的170亩田地。
朱溪合作社采取集资模式,由社员们每人先行出资5万元,实行统一购买、统一信息、统一喂养、统一技术和统一销售。今年3月,合作社开始进行标准化鱼塘改造。如今,标准化鱼塘已改造完成13口,另外2口也已开始挖掘,资金投入超70万元。目前,13口标准化鱼塘已投放鱼苗630万尾,其中花鲢400万尾、白鲢100万尾、草鱼60万尾、鲤鱼60万尾、鲳鱼10万尾。李显达介绍,最近一批是4月18日购买的,有570万尾,鱼苗主要从将乐县和江西的南昌市购买。
“我们的鱼饵主要是青草、豆浆、菜饼,同时稍加点饲料,以促进鱼苗生长。现在,在社员们的细心喂养下,鱼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很快。”肖远礼说。肖远礼告诉记者,他就是擎布村人,养鱼已经30多年。加入合作社,一方面是由于多年下来情感上离不开养鱼,另一方面则是合作社的需要,像他这样的技术能手,能做好鱼苗的喂养等各项工作。和他一样,擎布村的卢祥几也是一位老养鱼户,技术好,对防疫、销售都有一套成熟的思路。
谋长远规划,重振渔村
为实现现代化养殖,合作社还购买了增氧机、投饵机、排水机。同时,为引进活水,还在鱼塘边开挖了一条水渠,给鱼塘全天候导入活水,随时畅通排水。
“现在我们一方面是卖鱼苗,以加快资金回笼,另一方面我们留养一部分,明年出售。现在,第一批30多万条鱼苗已经卖出,每尾8分钱。”李显达说,合作社的鱼苗在泰宁各乡镇非常畅销,供求稳定后,年产值可达30万元。
在继续做好标准化鱼塘改造的同时,社员们也有自己的长远打算。由于擎布村交通便利,距离县城很近,他们准备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园。
现在,李显达一方面积极争取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标准化鱼塘改造补助,一方面带领社员们继续奋战,努力将合作社知名度往外打造,吸引更多的客商订购鱼苗。“如果能够重振渔村,只要有老板愿意出资入股,我们都非常欢迎。”李显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