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农业金融现状存在着农村金融市场垄断、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民间金融活跃造成利率较高的不良现象。在目前的国内农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需要运用生产资材来获利。生产资源的多寡,取得的方式、以及使用的方式决定企业利润的高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林江指出,目前农业经营呈现生长周期长、生产地域广、易受天然气候及病虫害影响等特点,从而造成供给弹性小、农产品价格容易受波动、投资报酬率相对较低等不良现象出现。 对于农业生产有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经济目标出现 不公平性等因素,目前各地政府部门正加强介入各地农业金融的发展,让政府调控功能够发挥市场技能在自有经济制度下的的调节功能。 在农业金融改革方面,在针对三农补贴方面,财政支出应区分财政和金融的功能,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多元化商业可持续的农业金融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应用市场化的范式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从而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在于如何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各地农业金融组织结构,应鼓励各种渠道的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金融体系,同时允许设立县域小商业银行,发达地区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允许农村信用社跨区经营, 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会上,有行业人士提出疑问,金融支农会否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虽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集约化经营的前提下,网点进一步收缩,以及许多地方的农信社通过购买国债和贷款给城市客户,带来农村资金回流城市,使得农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对此,林江分析,对种植业的金融支持是农业金融实现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从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去对传统的种植业进行生产标准化、程序化的试验,并以此为契机实现融资支持的突破,大力引进保险业、担保业。 此外,林江还强调,实现农业金融实现制度创新的另一突破口是把种植业作为观光旅游行业。大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以及生活节奏的紧张让种植业成为城市人的观赏对象,台湾花莲地区有不少茶园其实就是作为观赏性质,既可以收到农产品收成之好处,又收到旅游观光所带来的收益,一举多得,从而成为金融支持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