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挝本土,原本并不盛产香蕉,中国种蕉人的到来,改变了当地的香蕉产业格局。 从前,老挝香蕉年产量仅2-3 万吨,主要品种为牛角蕉、短脚蕉、小型蕉三种,多为当地农民房前屋后栽种自给自足。不过,老挝许多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与云南西双版纳相近,温度和降水均可满足香蕉生长的基本条件,适合规模化发展香蕉种植。 
从2006 年开始,由替代种植公司带路,邓忠荣、唐耀正、吴建武、钟建阳等中国香蕉种植大户陆续进驻老挝,带去了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理念。中国人在老挝开发山地,种植威廉斯、巴西蕉等品种,成千上万亩的大蕉园拔地而起。 │种植趋于饱和 在老挝,金三角、会晒、琅勃拉邦、万象等产区,香蕉种植面积高达40 万亩,占老挝香蕉总面积的80%,均从磨丁口岸出关。老挝磨丁黄金城经济特区位于老挝北部,与中国磨憨口岸相邻,是我国香蕉种植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重要桥梁。 另一片与中国相距较近的产区勐醒、勐隆,据不完全统计,香蕉种植面积约10 万亩。该区离云南勐润、勐满口岸较近,交通便利,目前种植已基本饱和。同样,金三角、会晒、琅勃拉邦等距离磨憨口岸200 公里以内的产区也已基本饱和,投资者只能往万象等更远的地区拓荒。 作为老挝的新兴种植作物,香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原本200-300 元/ 亩的年均地租涨至现在的800-1100 元/ 亩,人工成本上升和用工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据了解,在境外发展的大蕉园,普遍采用“国内管理员+ 国内翻译+ 当地劳工”的管理模式,一般1000 亩蕉园需要2 名国内技术管理员,每名管理员配1 名翻译。聘请国内管理员工资不低于5000 元/ 月,固定工人约2000-3000 元/ 月,还要计算0.3-0.5 元/ 公斤的提成。当地临时工需要当天结算工资,平均工资在50-60元/ 天,采收高峰期120 元/ 天都请不到临时工。 记者调研了解到,由于遭受黄叶病、台风、霜冻等风险,其它病虫害发生率也较低,加之老挝地区的土壤肥力较高,耕地性较好,因此,药剂投入量和肥料施用量明显低于国内。即使是同样的种植成本,有投资实力的种蕉人还是愿意到老挝投资种植。 │政策优惠吸引扩种 力天蕉业景洪分公司负责人何委坦言,老挝对华的政策优惠是吸引众多国内种蕉人出境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正规外资企业在老挝受法律保护,《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外国投资法》第1 条规定,国家不得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征用、没收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和财产或使其国有化。《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促进和管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第3 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在老挝的投资和财产充分受到老挝的法律保护,国家不征用、不占有和收归国家所有。 另一方面,华人在老挝可享受税收优惠,《促进和管理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中提到,外资企业投资建厂前5 年内不征税。此外,关于农业税,香蕉等经济作物按实际收入的3% 纳税;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纯利润的15%-25%征收。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前往老挝种植香蕉者,可争取免税5 年,减半征收3 年,共8 年的优惠政策。 然而,随着老挝境内从事香蕉种植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加,老挝香蕉产业链贸易的活跃度大幅提高。中国及老挝香蕉种植大户吴建武透露,老挝生产资料竞争环境越发激烈,开始出现农资垄断现象,严重威胁境外投资者的种植发展。 广西中泰凯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勐腊分公司负责人赵中华表示,受去年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种蕉人亏本“跑路”,引起了不少当地人的抗议,老挝政府已经开始限制中国人在当地扩种香蕉。 5月20日,“2016东南亚香蕉全产业链博览会暨中国香蕉产业发展峰会”将在云南西双版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和种植公司将抱团破冰,筹谋计策,深度分析东南亚投资风险和发展局势。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目前,博览会参展企业已经饱和,中国香蕉产业发展峰会门票也快售罄。本次博览会从20持续至21日,期间,博览会现场免收门票,有兴趣的观众届时可以参加。 

最权威的产业报道,尽在“农财网香蕉通”!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