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已经枯黄到了根部,这样抽出来的都是空穗,基本可以判定为减产,严重的则可能面临失收。”许立就愁容满面,他说,自己种了半辈子水稻,还没遇到过这么严重的大面积稻瘟病。近来半个月里,稻叶瘟病的发生成了广东湛江雷州农户的一大困扰。雷州植保植检管理站副站长王革表示,由于防控及时,目前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雷州附城镇的稻叶瘟偏重发生,当地农户称十余年未见如此大面积的严重发病。 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4月22日发布监测信息显示,稻叶瘟在广东部分地区感病品种已经开始发病、个别地区发病较重,发生较常年早。据统计,湛江雷州、河源紫金、阳江阳西县等多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稻叶瘟发病,其中雷州偏重发生,发病面积约4.5万亩,较重的约1.2万亩。 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表示,各地应注意预各地要加强稻瘟病监测,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指导农户做好防控,预防稻叶瘟流行成灾。 现场调查:部分村落稻田或严重减产 4月29日中午,雷州附城镇河北村,随风摇曳的连片稻田,远远望去甚是壮观。但田边不时经过的村民却愁眉不展。村口几个农户听闻记者到当地调研稻瘟病灾情,开始七嘴八舌讲起了发病是如何严重,不时周边的农户也蜂拥而至,大吐苦水。村民许立就和陈启荣更是迫不及待地带记者前往发病的稻田查看。 “真是头疼,别说是保本了,能收回个肥料钱就不错了。”许立就一把拔起几根稻苗,凑到记者跟前。这一把稻苗的病斑已经从叶子烂到了根部。许立就说,地里已经打了三次农药了,勉强控制住,但减产却是免不了的了。 
河北村民许立就从大田拔起的几株稻苗发病已从叶部到了根部,他说这种抽出来的多半是空穗了。 “按照正常收成,每亩至少收800斤稻谷,现在这种情况能收三四百斤就不错了,按照往年地头的收购价大约在1-1.2元/斤,也就能收个肥料钱,其他翻地、农药和收割机等成本基本无望了。” 许立就说,之前每年都能自给自足,且尚有余粮可卖。然而今年这一场稻瘟病却让他家的10多亩水田面临严重减产的境地。记者了解到,河北村与许立就和陈启荣有一样遭遇的不在少数。 
许立就站在稻田前满面愁容,他告诉记者,今年是否能收回肥料钱都成问题。 临近的大埔村民郑乃全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型农资店。他所在村村民种植的水稻大约在4月底左右开始发病。他介绍大埔村比河北村晚种10天左右,发病没有河北村严重。他记得4月24日,村里一农户的稻田开始发病,25日就开始施药控制。 年满50岁的郑乃全有着20多年水稻种植经验,他说,已有15年左右没有看到如此严重发生的大面积稻瘟病了。据他介绍,大埔村约有3000亩水稻,目前已有部分感病且有面积增大的趋势。郑乃全告诉记者,他家十几亩地目前发病较轻,但同村村民却并不乐观。 
大埔村民郑乃全告诉记者,这块田施药后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稻瘟病较重,减产难免。 记者随后走访了沙村、南田村等几个村落,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稻叶瘟病。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广东区技术代表朱云辉告诉记者,近半个月来,雷州当地针对稻瘟病的农药富士一号一度出现了销售高峰,“大约卖出1600件,大约可喷施4万亩的面积。” 官方:雷州阳西紫金均有不同程度发病 附城镇素有“雷州粮仓” 的美誉,5.36万亩异常肥沃的连片洋田是雷州市22万亩东西洋的主心骨,也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雷州植保植检管理总站站长李国君表示,今年较为严重的发病在附城镇,此外白沙镇、南兴镇、杨家镇,沈塘镇、松竹镇、雷高镇等数个镇也有不同程度发病。 
附城镇河北村不少稻田连片稻瘟病肆虐。 雷州植保植检管理站副站长王革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4月5日-12日就发现部分地区有发病,但当时并未达到防治指标。直到15-20日,发病突然开始严重。根据他当时到附城镇河北村等地的调查发现,十来年都没有这么严重。“15日有些病叶率率达到35%以上,严重的70%以上,我们马上指导农户施药控制,并向省里汇报了相关情况。” 根据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下称“中心”),4月22日发布的最新监测信息显示,稻叶瘟在广东部分地区感病品种已开始发病、个别地区发病较重,发生较常年早。雷州站调查,特籼占25病叶率一般为15%-23%,高的46%-82%;阳西站调查,珍桂矮病叶率一般为1.5%,高的3.8%;紫金站调查,病叶率平均0.6%,高的1.3%。 根据该中心在阳江市农科所设立的水稻代表品种稻瘟病观测圃,4月11日,21个水稻品种中已有19个品种发病,病叶率一般3%-5%,高的49%-100%。 该中心表示,马坝银占、美香占、金龙丝苗、五优308、天优998等感病品种有一定种植面积。目前广东早稻陆续进入分蘖盛期,田间较荫蔽,偏施重施氮肥现象时有发生。依据气象因素、病源基数和水稻品种抗性水平等综合分析,稻叶瘟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潜在流行风险。 该中心要求各地要加强稻瘟病监测,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指导农户做好防控,预防稻叶瘟流行成灾。 天气原因及偏施氮肥导致病害偏重发生 记者了解到,今年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王革分析,其中最主要是天气原因。“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给了稻瘟病发病的适宜环境。不一定是高温高湿,温度大约在20-30度之间,湿度合适就易发生。” 其次,由于农户偏施氮肥,加上雷州当地大部分是直播稻,密度大,加重发病。“一旦温度突然升高,病情会更重。”王革表示,由于防控及时,目前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我前天才去田里看了,严重的病斑已经在减少。总体来说,影响产量不太大。”不过他也提醒农户,接下来一定要严防穗颈瘟的发生。 与许立就一样,陈启荣的稻田同样遭遇稻瘟病肆虐。
朱云辉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介绍,根据病菌侵入时间和部位不同,稻瘟病表现的症状不一,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节瘟、谷粒瘟等。目前雷州主要是叶瘟。他介绍,稻瘟病的发生,首先需要有大量的病菌,在这个前提下,能不能发病以及发病的轻重,往往受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容易感病,圆杆拔节期比较抗病。同一器官或组织的抗性因组织老嫩而异。” 在防治方面,由于近年来稻瘟病总体发生偏轻,农民对防治稻瘟病抱有侥幸心理,预防意识比较淡薄,防治措施不到位。另外,在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农户无法及时施药而错过防治适期,或药后遇雨,影响防治效果,造成个别田块严重发生。 李国君还特别提到农户一些施药陋习也成为稻瘟病防效不佳的因素之一。“比如有农户三亩地才用两壶水,但我们要求一亩地最好用3壶水(15公斤/壶)。”李国君表示,雷州每年都会组织多次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尽管每次都强调这点,但依然没能引起农户的重视。“他们总是以人工太贵,或者要外出打工为由。但其实这样属于违规操作,这不但防效得不到保证,还容易产生药害。 李国君表示,5月4日该站专门召开了稻瘟病应急防治工作会议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进一步部署相关的防控工作。接下来,将要求各镇的农技站及时监测,做好预警,指导农户做好稻瘟病的防治。 此外,抗病品种的生理小种发生变化也是导致稻瘟发生的原因之一。广东省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朱小源分析,目前广东各地的品种的抗性是通过审定的,基本上都在中抗以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农户根据习惯容易长时间种一个品种,一旦该品种在当地的致病小种发生变化,就会感病。“比如马坝银占,据我了解已经是很多年的品种了。金龙丝苗也是前两年开始出现感病。五优308之前审定时发现它的抗性其实不错的。可能病原发生了一些变化,致病小种越来越多,气候合适就会比较容易感病。” 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 这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朱小源建议,当地农业局、种子站要时刻监测品种抗病的情况,并及时筛选一些替代的抗病品种。“当然品种一定要审定,目前市面上可以筛选的品种是比较多的,这两年也陆续有新的抗病品种推出。”对于具体的品种推荐,朱小源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致病小种来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同一个抗病品种适种的时间不宜太长,大约3-5年进行品种的轮换。 2、药剂控制 如果农户钟爱某一个品种,种植时间过长,也可通过药剂来预防。采访中,各位专家都提到,稻瘟病是可防可治的,建议农户一定要有预防意识。朱小源分析,长期以来,农户比较依赖通过品种抗性来预防稻瘟病,而忽略了预防。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
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是水稻栽培方面的专家,他也提到最省成本的方式是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但农药防治依然不可或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广东省技术代表陈大亚介绍,接下来预防穗颈瘟可用富士一号80亳升兑水60斤喷施一亩地;如果发病,则可以用富士一号80亳升兑水30斤,每亩喷施60斤水。 而雷州植保植检管理站提出的防控意见也给出了具体的施药指导。具体而言,病叶率达50%就需施药防治,可用春雷霉素800倍或凯润1500倍或米多收800倍喷雾。发生严重的连续施药2-3次,每隔5-7天一次。 业内人士建议,稻瘟病最好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最好在前期用药。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常见的药剂有:富士一号(40%稻瘟灵),2%春雷霉素水剂、10%丙硫唑悬浮剂、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等。农户要注意轮换用药。 3、不要大肥大水 切忌偏施氮肥 针对目前稻瘟病高发的情况,黄庆特别提出偏施氮肥的农户应引起注意。具体分析,由于氮肥的效果明显,所以农户偏施氮肥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实际上磷能促进根部增长,钾可提高水稻抗病以及抗倒伏的能力,这些肉眼往往不容易看到,因而容易被农民忽略。” 对此,其建议,“不要大肥大水,特别是氮肥的使用量不要过大。”一般而言,早稻的氮肥用量在10-12公斤/亩。一般来讲,氮磷钾的配比为1:0.4-0.5:0.8-1,农户需根据当地土壤的具体肥瘦情况,来决定具体的用量。“广东缺磷的比较少,缺钾的比较多。” 此外,还应注意水分的管理,不要长期淹灌,分蘖期要减少田间的湿度。目前雷州当地也在加紧大田排水,减少湿度,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