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普洱江城某山地香蕉 香蕉产业的一路西进,使得云南、老挝等地成为新一轮的香蕉投资热点产区。云南多以山地香蕉出名,而其甜度高、口感好的“高原香蕉”也广受市场欢迎。高原香蕉是如何形成的?他与平地香蕉在栽培和品质把控上又有哪些区别呢?对此记者采访到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良种快繁及栽培研究室主任、广西香蕉创新团队栽培功能专家牟海飞副研究员。 1、 品种选择:都以中干型品种为主 由于高干型香蕉品种的防风性差,而矮干型香蕉的商品性状,目前在南方几大香蕉产区的种植品种中,一般都会以中干型品种为主。山地蕉和平地蕉在主推品种上无明显差异。 2、 供水灌溉:山地蕉多临近河谷水源 云南香蕉多数为山地蕉,多数蕉园都建立在水源林附近,海拔面积一般低于800米,以200-500米为主。云南山地蕉多分布于“高山”盆地与丘谷位置,临近河谷区域。一般,在云南热区,由于昼高夜低气候特点,种出的香蕉均有“高地蕉”特色。 
对于散户而言,山地蕉的供水灌溉以天然水源为主,蕉园临近自然水源,多数“靠天吃饭”;对小蕉园而言,多以自然水源为主,辅以一定走水管道,形成了“半人工半自然”的供水系统;但对于大基地来讲,对供水灌溉较为重视,往往建设有蓄水池、走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有些还会建有针对低处水源的提水设施。 3、用肥:山地施肥成本大 从香蕉各生长期需肥特性来讲,两者虽然在施肥原则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地蕉而言,施肥讲究多施、勤施、薄施。平地蕉的地下水位如果比较高,水份含量大,一次施肥量太大容易烧根,所以平地蕉施肥薄施、多次为主。 山地蕉施肥则有明显不同。由于山地地势高,搬运困难,施肥劳动力强度大、成本高。在没有辅助设施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山地蕉往往每次施肥量较大,总施肥次数少。由于山地蕉施肥次数比较少,相对后期调整施肥的机会也少,这需要种植户对各个生长时期判断要准确,对主要元素的配比不能有偏差。同时,山地养分流失比较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出现贫瘠现象,山地水分分布不均匀,所以更加侧重有机肥的施用。 牟海飞指出,云南新开垦的山地蕉园的土地,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一些种植户往往不注意施用有机肥,等到有机质匮乏了再去使用,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种植户不要只注重短期效益,要注意土壤的养护,提高山地香蕉的连续生产能力。 4、病虫害防治:气温多样性影响发病 
云南普洱山地香蕉在早上笼罩在浓浓的雾水之中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的便是云南的气候特点,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云南地区时有干旱,时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在干旱时期,香蕉根系容易衰弱,相对于平地来讲,山地蕉更容易发生线虫病,如果香蕉园在前期不注重有机肥的施用,造成土壤贫瘠,往往出现因为线虫病引起的整片蕉园发黄的现象。此外,云南山地环境雾气天气多发,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真菌、细菌等,叶斑病、黑心病及蚜虫、叶跳甲等病虫害发生。这方面需要种植户多加注意。 牟海飞提醒,在山地香蕉挂果期,使用药剂要小心。在香蕉挂果期,喷施护果药剂时,既便是采用对嫩果安全的药剂,如果赶上山地雾气重,喷施后药液过多、过久附着在果皮表面,也可能形成伤斑,严重影响品质。 5、采收:山地蕉易损伤 平地香蕉目前采收机械化水平较高,一些大基地利用索道实现不落地采收。然而,对于山地香蕉来讲,山地的坡度大,挑运比较困难,挑担两头的香蕉往往容易落地,造成损伤,影响品相。山地香蕉运输难度大,多数需要人工背扛或以牲畜(马、骡子等)驮运,部分基地辅以索道,成本较大。同时,山地运输安全性差,特别要加强人员的安全防护。 6、品质:山地蕉口感稍好 两者并没有绝对区别,但水分含量造成口感的差异:山地蕉水分含量低,甜度相对高一些,口感较好。但品相的不同更多是和管理技术密切相关。以跨国公司都乐公司为例,其专门选择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选择蕉园,并严控护果环节,由于生长周期长,其甜度和口感俱佳,市场欢迎度非常高。但是,山地蕉受采收、运输环节影响,容易造成损伤,受病虫害和低温危害概率大一些,如果遇到寒流,整个品相会比较差。如果管理跟不上,也容易滋生病虫害,影响品相。牟海飞也提醒,云南香蕉投资者不能盲目种植,得做好考察,首先海拔不能太高,太高受寒概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