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作为种植的必需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何避免买到假肥料、假农药,是农民朋友的头等大事。4月27日,南方农村报联合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农林水务局、广东绿洲肥业有限公司,在东莞市沙田镇开展“南方农村报科技下乡直通车”走基层、送科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暨“农资识假辨假技术”讲座,现场吸引约150名菜农、果农参加学习。 活动现场 “平时经常要买肥料,听说市场上存在假肥,真的不知道怎样去辨别,如果买到假肥,这一年的活就白干了。”沙田镇西太隆村的农户何大哥对记者说。据了解,本次“农资识假辨假技术”讲座的主讲嘉宾甘小明,从事基层执法工作二十多年,有着丰富的肥料、农药打假经验,一直致力于农资消费维权的研究。不同于日常的种植技术培训,学习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是当地农户蜂拥而至的主要原因。 全国知名打假专家甘小明 “造假者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运作,再与当地个别经销商配合,欺骗农户。”甘小明如是说道。农户得掌握通过生产许可证号、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分别颁发的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查询肥料、农药证号的方法,并可根据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判定假肥假药:1、标注的“生产单位名称”不全;2、将生产单位故意用“阴影字”标注;3、故意将生产单位排在“注意事项”或“使用须知”中间;4、将生产单位用“繁体字”标注;5、将生产单位,故意排在边角,用非常小的字体呈现;6、标有的生产单位所在地与标注的地址不符。 甘小明在会上特别强调,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假冒进口肥,如“美国钾宝”“以色列钾宝”“挪威钾宝”等,美国、以色列挪威竟用同一个肥料登记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口水溶肥料,必须要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否则禁止销售。 本次活动得到东莞市沙田镇政府和当地电视台重点关注与支持,南方农村报发行部总监黄海斌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称:“南方农村报作为‘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的报纸媒体,希望能借科技下乡直通车为农民朋友带来科学种植、农资辨别等技能,发挥三农媒体应有的作用。” 
发动观众,农户为南方农村报点赞 作为东莞市本土优秀肥料企业,广东绿洲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为当地农户树立了优质肥料的榜样,加美系列产品在沙田得到了农户的一致认可,并建立示范田。加美肥料打破了传统肥料配方,采用太阳能螯合技术独立完成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整合,展示溶解快、吸收好、利用率高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