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德:有品质,价格不会屈服于市场 四月中的三亚,最高温度已超过30℃。距离三亚市中心10余公里的凤凰镇,100余亩的芒果园里,4979棵芒果树上的30多万个芒果再等一周就要开始采摘了。年近七旬的老人王关德就是这片芒果园的主人。每天,王关德都要在芒果园里至少走两趟,察看果园生长情况,即使顶着高温,汗流浃背,王关德带上草帽仍穿行在果树之间。 从退休到走种植之路,王关德已坚持了十一年,从一名芒果生手到成为一名芒果种植能匠,他一直坚持着“做良心人,种良心果”的理念。他坚守着保证芒果高品质的要求,坚持使用有机肥,最大可能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坚决拒绝为了让芒果增产施加药剂的做法。王关德果园产出的芒果最终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我的目标是要做一流的果园,种出品质好、安全健康的芒果,这也是我对农业的一点贡献。”站在百余亩果园之中的王关德,看着一个个即将采摘的芒果说。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谨慎调研选择种芒果 4月13日,在群山环抱的芒果园里,记者见到了当地人尊称“德叔”的王关德。穿着牛仔上衣、牛仔裤、运动鞋,一眼看上去,难以看出德叔已近七旬。 
德叔在果园察看芒果生长情况。 其实,德叔与芒果结缘是在2005年他退休后才开始的。德叔是海南乐东人,在农村出生、长大,从小对农业就有一份情缘。退休之前虽未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德叔的工作与农业息息相关。 德叔回忆,退休前工作的三亚市汤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处虽是事业单位,但在1991年就开始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单位基本处于“贫困”状态。管理水库是第一要务,要提高员工收入,必须开源增收。 德叔看到,位于山林之间的汤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处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经过深思熟虑,1991年,德叔和单位员工们在水库周围种起了香蕉、槟榔、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仅槟榔就有5万多株。1997年,单位开始有额外的收入,1000亩农场效益初步体现,每名员工最多每年可有近2万元的分红。 2005年,58岁的德叔提前两年退休了,但他根本停不下来。在原单位有农场经营经验的德叔决定继续从事农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在考虑到槟榔因病害而处于生产低潮、香蕉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后,德叔决定选择种植价格稳定、经济效益较高的芒果。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热带气候资源使海南成为全国最适宜芒果种植的地区之一,三亚位于海南最南端,是海南最适宜种植芒果的地区。经过向多位水果收购商取经,德叔选择了种植个大、肉质鲜嫩、耐运输的金煌芒果。 找地、租地、整地、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灌溉设施……德叔下定决心,要种芒果,并种好芒果。 钻研十一载从新手到能匠 芒果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十一年来,德叔经历了各种“风吹雨打”。资金短缺、技术空白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 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让德叔投入了大量资金。芒果一般在四年后才进入结果期,2005年到2008年间,德叔的芒果园并没有收入。2006年和2007年,德叔还遇到了“经济危机”,资金短缺。然而,德叔一直坚持着种好芒果的决心,资金短缺的那两年,他还借了高利贷。2008年后,芒果开始结果,果园资金压力有所缓解。 起初,德叔并无芒果种植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是选地,芒果园要求土层较厚,土质不宜板结、不积水,德叔在考察了多个地方后,最终将果园基地选在坡地。要种出好芒果,一流的环境很重要,山泉水成为芒果园的水源,“保持芒果园的生态十分重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德叔说。 
芒果园周边环境 不懂技术,就自学。德叔阅读了大量芒果种植技术书籍,在种植芒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芒果种植技术较为复杂,受地形、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果园种植技术是有所差别的,各个芒果园要摸索适合自己的种植方法。”德叔说。 在果园休息处的一块黑板上,德叔详细记录了芒果在不同时期的水肥安排。第一次花后,1月上旬,氨基酸水肥1.43斤/株,中微量元素0.9斤/株;1月下旬,小果期,氨荃酸水肥0.5斤/株,复合肥0.43斤/株;2月上旬中果期,氨荃酸水肥0.55斤/株,复合肥0.43斤/株;套袋前后,氨基酸水肥0.6斤/株,复合肥0.43斤/株……这些水肥安排是德叔在十一年种植经历中摸索出来的。 金煌芒果大多要套袋,在采摘前40天左右进行。套袋可让芒果防刮蹭、防虫害、防农药。在袋套保护下生长的芒果,色泽光鲜、果实饱满硕大、口感香甜。在另一块黑板上,德叔详细记录了芒果套袋数量,总计32.95万个,其中大袋4.5万个,小袋28.45万个。德叔估算,除去掉下的芒果,果园目前约有30万个芒果。 
套袋的金煌芒果 十一年过去了,经历过重重困难的德叔已从一名芒果新手成为一名芒果种植能匠。 种良心果诠释种植匠精神 芒果是三亚第一大热带水果,销往全国除台湾地区、西藏外的各大市场,出口量逐年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三亚芒果种植面积近50万亩,年产量40万吨。德叔是三亚广大种植户的一员,有着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做好的惯性,坚持“做良心人,种良心果”的理念,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在诠释着匠人精神。 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随之被传颂,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是这一精神的内涵。而去年由农财网等媒体首次提出的种植匠精神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热议。 在德叔看来,种植业十分需要“种植匠精神”。“从事种植,一定要专、精、追求品质,不能为眼前的金钱蒙蔽了双眼,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采用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农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种出来的产品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农产品必须要安全。这是农业生产的底线,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来实现增产的目标。”德叔说。 “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认真做,要做好。”在德叔心中,打造一流果园,种出高品质的芒果一直是他的追求。从“经济危机”走出来后,德叔果园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果园其实并未给德叔带来巨大财富。金煌芒果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多年保持在6元左右/斤,提高芒果产量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于是,有不少种植户给芒果增施药剂以增产。但德叔拒绝了这一做法,在品质与产量之间,他选择了品质:“增施药剂可以增加产量,但这影响了芒果的品质,我种出的果子必须是高品质的。” “我是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退休后的我在芒果种植中找到乐趣。现在我身体好了,心情也很好。”在德叔眼中,种植芒果,乐大于苦。每当看到芒果获得丰收,大家称赞芒果的品质时,德叔心里甜蜜蜜的。 联合农财网农产品负责人,海口本土电商海南春暖花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吴雄杰在海南多地寻找高品质的芒果,在德叔的芒果园里,他找到了他想要的高品质芒果。与德叔有过深入交流的吴雄杰被德叔种植芒果的纯粹所感动:“他是当之无愧的芒果种植匠。我理解德叔的匠心,就是一种犟,执意把产品做好,坚持和承担,他的金煌芒果,品质没得说,价格也不会屈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