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专家:政策支持必然推动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
2016-03-31   来源:漳州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83次   评论:0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民朋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比如播什么种、施什么肥、农田怎么管等等。从最初的生产规划到最后的销售环节,哪一步出错都有可能影响到整整一年的产量和收益。但是,如果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好一种叫“大数据”的东西,就不用这么步步惊心了。

今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未来五年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而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如何将“大数据”融入到农产品生产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也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大数据对农业到底有多重要?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美国,农民是怎么运用大数据管理农田的呢?中国农村距离实现大数据农业还有多远呢?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分析:

孙立武: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不提大数据,就真的out了。云计算、大数据看似是服务于实体工业、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实际上大数据同样是为更接地气的农业领域而生的。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靠天吃饭实属无奈,最后还免不了出现滞销的现象,唉声叹气,一筹莫展。过去几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蔬菜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后续不利影响,恐怕只有农民朋友最清楚。

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去缓解这种困境呢?答案是肯定。

来自山东寿光稻田镇的果菜批发市场个体户对于收什么菜品就很有自信,朋友想问的肯定是“你哪来的自信”,但听这位个体户说,几个重要的数据一看,基本就知道该收啥菜了。

就是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当然这还只是农业大数据的一部分。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农业大数据,及时掌握气象数据,降水、温度,风力还有土壤变化,必然会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提升农产品销售进度,提前把握农产品的价格及体系之内的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动态等,有效的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农业大数据在国内起步比较晚,并且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数据信息不透明,缺乏技术及人才支撑,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发散,生产主体复杂,推广难度较大等,农业大数据进度步履维艰。尽管新疆兵团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93%以上,卫星导航技术、小型植保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已经得到有效推广,但全国范围内农业大数据的建立和推广进度仍不理想。

当然农业大数据并非深处寒冬、止步不前。一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早就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众所周知,美国是对农业数据收集比较齐全的国家,也是较早进行农业数据开放的国家。有关农业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正帮助美国农业政策制定者对农业部门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并且适时将大数据贯穿于农业产业链中,实现农产品供需无缝对接,带来的必然是农产产业的全面升级。

另一方面,近年来,政策春风不断温暖农业领域,对于农业大数据方面,早在2015年国务院、农业部都已经印发了关于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文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卫星遥感、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电商的崛起不正是农业大数据最好的先锋成员吗?

政策的鼎力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不断升级,必然会推动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扶持、发展和有效利用农业大数据,让农业发展更为迅速,让农业生产更加简单、舒服,利润收益更加客观,才能让农业生产者更加体面高端、扬眉吐气。

Tags:专家 支持必 农业深 融合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打造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数据、服务.. [下一篇]蚂蚁金服推“千县万亿”计划 靠大..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