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俗称毛梨,杨桃、藤桃等。原产我国,是一种古老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我国猕猴桃栽植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14~770年)在“太白东溪张老舍既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写道: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由此可见,至少在1200多年以前我国已经在庭院中搭架栽种猕猴桃了,但是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一直未被开发利用。 
猕猴桃虽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但是却不是我们最早最先大规模人工种植的。1904年,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女校长伊莎贝尔·福瑞沙小姐从宜昌带回了一些猕猴桃种子,在当地生长结果后,引起了园艺者、苗圃商们的极大兴趣,并很快在当地传播开来。 
1929年前后新西兰旺加努伊地区建立了有14株嫁接苗的、世界上第一个面积较大的猕猴桃栽培园,后来这些园子大量结果,由于果子独特的酸甜爽口特征使得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售价高,效益好,栽培面积扩大很快,逐渐发展为新西兰的主要园艺产业之一。 
新西兰最初生产的猕猴桃果实主要供应本国市场,1952年开始出口英国,1976年出口量首次超过内销,此后猕猴桃果实的出口率逐渐上升到占据总产量的80%以上,随着新西兰出口量不断的增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其他许多国家纷纷从新西兰进口苗木或自己育苗建园,先后有意大利、智利、希腊、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开始发展种植猕猴桃。到2014年,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20.8万公顷,年产量302万吨。并且种植面积和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国在1978年才开始向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猕猴桃资源的调查和选种、育种和栽培工作。1982年,猕猴桃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87年进入商品生产,发展很快。从1978年种植面积不到1公顷,到1990年总种植面积增长到4000公顷,1996年达4万公顷,2002年5.7万公顷,截至到2014年,全国种植猕猴桃面积约为12.8万公顷,仅从2002年到2014年,种植面积就增加了约125%。 
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2014年数据表明,我国种植面积12.8万公顷,产量170万吨,平均亩产不到1吨,新西兰种植面积1.06万公顷,产量37.90万吨,平均亩产2.5吨。由此可见产业水平最高的还是新西兰。抛开两国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单从种植管理技术上我国跟新西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亩产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国内发展种植猕猴桃主要在陕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重庆等省市区。品种资源也相当丰富,例如黄肉的金艳、金桃等品种,红心的红阳、脐红、东红、扬州五零等品种、绿肉的翠香、徐香、海沃德等。都属于优良的猕猴桃品种。品种的多样性也为猕猴桃的生产发展和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4年相关数据表明,全国猕猴桃总栽培面积12.8万公顷,总产量170万吨。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约6.1万公顷,年产130万吨,四川省种植面积约2.97万公顷,年产1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我国猕猴桃从起步到现在的30多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离不开为猕猴桃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与勤劳果农。 
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新西兰等国家相比,生产栽培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亩产效益也较低,果实品质还不够高,我国的猕猴桃高端市场所销售的基本上全是进口猕猴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来中国的猕猴桃年进口量为4万吨,进口值近4千万美元,而年出口量不足3000吨,出口值350万美元,低于世界猕猴桃出口值的0.1%,而进口数量确实出口数量的10倍还多。这说明我们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目前猕猴桃果实单产低,品质参差不齐,进出口严重失衡等问题影响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把控果品品质,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是我国猕猴桃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强大竞争力基本保障。除了要让国人吃上品质优越的猕猴桃,更要走向国际市场。我们猕猴桃人应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把这颗美味的果子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