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纷纷上马O2O:农一网、云农场、田田圈等数不胜数,而农化外资企业不但不涉足电商,还大力封杀在互联网上的产品销售,这是究竟是为甚?有图为证: 先正达严正声明: 
富美实严正声明: 
2014年杜邦的严正声明: 
2014年拜耳公司的严正声明: 
为什么要拒绝电商? 网友有话话说: 1、外国佬凭借专利产品,老百姓不可或缺,没必要搞电商; 2、外企是西方人的思想,非常现实:电商在中国农村还没有土壤(智能终端农村不普及,农民不懂互联网,农户太散没法快速教育),投入大产出少; 3、外企刚刚学会重视渠道,搞电商有可能再次打击渠道信心,从而影响销售,只能忍痛割爱,毕竟他们不能一证多品或者像国企那样多品牌化经营; 4、没搞明白,先看看再说。 农财君有话说: 外资农化企业不知道农资电商会不会成功,这个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农民不光要的是产品,更重要的是厂家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能够提供相对应的农化服务,而农资电商在目前看来是很难给得了的。农民种地,还得看当地的零售店,农资零售店在农资领域里面就是“桥头堡”的作用,农民有问题了,能够第一时间派人去地里查看,第一时间送货到农民地头里,农资电商在目前看来,是做不了这么快的反应速度。这这是目前为什么外资农化企业“拒绝”电商化的原因之一。 其二,目前农资电商市场里面,的确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外资农化企业表面上说不会进入电商领域,从侧面去减少线上假冒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斩脚趾避沙虫”的味道,实质上是不想改变目前现状的营销渠道。农资电商的交易产品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农具等,不是普通消费品。农资产品不是一次性,而是要进入再生产过程。因此,农民所所看重的便宜、方便因素已经不是农资电商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而该农资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机、配套技术应用、售后服务、以及投入产出比的计算等诸多因素,这也是目前所有涉及农资电商领域的企业们所头痛的问题。外企也不例外,进入中国市场的20多年来,已经培养了一套成熟的农资销售模式,从产品的推广、实验、市场营销、渠道布局等,已经不想在花成本去开展一种新的销售模式,至少现在是这样的状态。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农财君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农财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