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导致大面积水稻受灾,多亏投保了水稻种植保险,才获得了相应的赔偿,减轻了损失。”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九联村村民王伯如是说道。去年10月7日,该村76户村民所种植的水稻因病虫害导致受灾损失,经过一系列查勘鉴定,成功获赔3万余元,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图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查勘定损。 梁伟 摄 随着政策性水稻/玉米种植保险的逐步铺开,如何获得理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分公司(下称人保财险韶关市分公司)三农保险部经理刘军康作出了解答。 “当参保水稻/玉米受灾后,农户应当积极实施救灾,减少损失。同时保护现场,立即向村协保员报告(或直接拨打95518电话报案),村协保员登记后向乡镇协保机构报告,由其汇总报当地人保财险公司。”刘军康表示,一般理赔案件由经办保险机构与乡镇协保机构、村协保员组成查勘理赔小组,进行现场查勘、定损,确定损失面积和损失程度,做好记录,并取得参保农户(代表)的签字认可。发生大面积灾害或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县(市、区)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联席会议牵头,县、镇农业部门、乡镇协保机构、村协保员、农民代表、经办保险机构等组成核损理赔小组,共同查勘定损。如发生理赔争议,由市政策性水稻(玉米)种植保险理赔工作协调小组协商解决。 他说,因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旱灾、病虫草鼠害等灾害导致水稻、玉米受灾损失率达到80%(含),即视为全部损失,保险公司将按照全损标准赔偿。 
那么,保险水稻/玉米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计赔方式,又是如何的呢?据了解,每亩水稻/玉米最高赔偿限额为400元,具体赔偿金额按照“赔偿金额=不同生长期每亩赔偿计算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的公式计算确定,受灾水稻/玉米损失率则按“损失率=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损失数量(或平均损失产量)/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或平均正常产量)”计算。其中,单位面积平均正常产量以县级(含)以上农业部门提供的近3年平均产量为准。 刘军康表示,水稻/玉米不同生长期每亩赔偿计算标准存在不同。例如移栽成活—分孽期每亩赔偿计算标准为每亩保险金额×40%,即160元;拔节期—抽穗期每亩赔偿计算标准为每亩保险金额×70%,即280元;扬花灌浆期—成熟期每亩赔偿计算标准为每亩保险金额×100%,即400元。 “经办保险机构(或委托乡镇协保机构)会将理赔明细张榜公布,公示一周后,如无异议,由经办保险机构委托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农户卡、折拨付理赔款,确保理赔公开、赔款到户。公示期间如有异议,会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刘军康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