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推广面积3.53亿亩次,采集土壤样品41.59万个,“减肥”94.56万吨 过去十年,是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的黄金时期,各个行业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化肥行业亦如此。 化肥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多年来过量、盲目施用,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迫在眉睫。十年来,该技术体系的应用,促进了农业施肥结构优化,农民施肥习惯逐渐转变。 据统计,广东省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53亿亩次,实现节本增效271.81亿元,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94.56万吨(折纯)。这是自国家200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广东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初,农业部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通过测土配方进行科学施肥,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质量。接下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将用发展新理念继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改变。 
│详解:测土配方施肥流程 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用的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 我国从1984年正式开始土壤监测工作。上世纪90年代,各种形式测土施肥工作在多个地区推行,并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农业状况的测土施肥体系。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始了大规模推广应用。200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部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方案》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方案》配套落实,全国多地开始积极响应。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它可根据土壤供肥性能和作物需肥规律,协调好土壤、肥料和作物三者之间平衡,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需要同时,还能起到减肥、环保、高产和优质目的。 具体来讲,“测土”是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供肥性能。“配方”是根据作物生长、产量要求和土壤缺素情况,在产前确定施用肥料的配方、品种和数量。“施肥”是指按照配方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根据肥料的特性,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农作物需要什么就施什么,需要多少就施多少,按需配肥。”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张育灿介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农作物需肥和土壤供肥间的矛盾。 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广东省通过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十年来,广东累计举办培训班13120期次,培训技术骨干19.62万人次、农民259.97万人次、营销人员4.82万人次,共计发放培训资料1752.09万份。 此外,各推广示范区通过开展电视广播、印发报刊简报、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390.52万份,成功突破了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测土配方施肥理念走进了万千农户的实际生产生活。 │落地:多地实现化肥减量 自项目实施以来,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通过重点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组织实施以推进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示范工程,通过取土化验、专家指导、示范对比、技术培训等途径,带动大范围配方肥的应用和推广。 惠东是广东冬种马铃薯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可长期以来,农户种植马铃薯存在着偏施、过量施用氮肥的情况,导致枝叶嫩绿,容易感染晚疫病。”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曹先维指出。 在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以及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惠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测土数据和结果,编订《惠东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手册》,建议马铃薯施肥应中氮、少磷、增钾,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 通过取土检测之后,一些农户发现了在种植过程中土壤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家的这10亩田产量一直上不去,测土后发现是因为氮、磷元素偏多,钾元素偏少导致。”惠东县铁涌镇石桥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示范户张新路说,现在通过施用中氮、低磷、高钾配方肥,马铃薯产量由以前5000斤/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斤/亩。 在粤北农业大县仁化,当地从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当前情况下,导致化肥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有很多,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主因。”仁化县农业局副局长冯金才表示,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合理确定施肥量和肥料中各营养元素比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目前,仁化县所有自然村已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公开,让全县更多农民了解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取得的成果、作用和意义,让农民明白土壤养分情况,方便直接“按方”购肥、配肥和施肥。 仁化县农业推广中心负责人凃新红指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仁化县农业节本增效得到实现,施肥习惯得到转变,减少了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还获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据仁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近9年时间内,当地的测土配方项目人员共采集土壤样品5200多个,累计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45.1万亩次,总增产10.72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4915.16吨,总节本增效达43684.2万元。 │成效:获得世界银行认可 2005年以来,按照农业部关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广东在全省范围内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工作,突出重点区域优势农作物,全面推进广东省测土配方施肥行动。 据悉,广东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项目县,在2005年只有2个。而到了2009年,已发展到96个,覆盖了全省105个农业县(市、区),实现了全省主要农业县“全覆盖”,成为我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农业项目。 同时,全省实施测土配方项目的作物,也从最初的粮食作物,扩展到了果树、甘蔗、蔬菜、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 十年来,全省累计采集土壤样品41.59万个、植株样品2.82万个,对41.59万户农户进行野外调查和施肥情况调查,化验土壤样品249.73万项次测试植株养分13.9万项次,开展3414肥效田间试验(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6524个。 此外,广东还通过制订了肥料配方,组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主要作物施肥指体系,并开发了专家系统。 对农户而言,只要在专家系统上找到自己的耕作地块、选定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后,专家系统就可自动提供施肥建议和肥料配方,为农户落实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配方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物化成果,广东还在不断探索其在生产供应上的新模式。 在生产上,配方肥经历了由人工投入原料的简单混配、到手工录入配方后由设备自动配料的智能混配、再到自主研发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提供配方后自动连接到智能化配肥设备配置配方肥的过程。 在产品供给方面,广东省的配方肥也经历了由传统化肥销售渠道、到配方肥定点供应、再到直供和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供应模式。 配方肥不但成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的主要抓手,还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认可。 世界银行贷款广东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将以配方肥为载体,通过补贴的方式,促进农民科学施用,减少因过量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2014年1-9月,该项目已补贴405万元,推广配方肥5000多吨。 整体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广东省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53亿亩次,实现节本增效271.81亿元,增产1627.44万吨,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94.56万吨(折纯)。 财政投入方面,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达3.05亿元。其中,广东省财政投入6000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十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产减少了用肥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增产增收,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