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挑山扁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手了部分水果营行的门店,使得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水果营行事件的投资人有了新出路。 
不当接盘侠不犯同一错 挑山扁担成立于2013年,是从事农产品基地直供、农场联盟直供、家庭营养管理的原生态农产品与食品经营的企业,发起的农产联盟整合了31个原产地基地和深圳周边13家私家农场;冷链物流合作方是沃尔玛、华润万家、天虹指定的供应商。 此次挑山扁担并不是“接盘”水果营行的全部,也不会‘接盘’它的债务;水果营行在深圳共有52家门店,挑山扁担仅仅将“接手”水果营行30家门店,目前已接手11家门店。挑山扁担一直强调跟水果营行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尝试接手部分原水果营行的店面开设挑山扁担的实体店以开展自己的发展计划。 请站稳“巨人肩膀” 虽然水果营行的神话不在,并且这个品牌名声受到损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个事件,水果营行的知名度更广为人知;而挑山扁担接手部分店面也间接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如此一来,只要挑山扁担做好接手之后的事,无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即使这个“巨人肩膀”是臭名远扬的水果营行,即使站上这个“巨人肩膀”承受一系类的艰难、压力。但正如所有被克服的困难都将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一般,如果挑山扁担做出一点业绩,也会因此前事件被放大几倍;坚持下去,用业绩打造好口碑,一步步挽回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相信是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 
再者,生鲜行业满足的一般是基本需求,加上一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一定的消费升级,生鲜行业无疑是一个大市场,有不小的商业价值可以探索。目前生鲜行业的模式红利尚未体现,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多项政策鼓励下,生鲜行业可以慢慢摸索,取得长远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挑山扁担接手水果营行的初衷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拉了“生鲜行业”一把。商人逐利是正常的,在逐利的同时不忘初心、拥有优秀品质则是可贵的。 互联网不是点金石,实体店铺要重视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极大地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但互联网不是点金石,更不是敛财的工具。从事生鲜行业,除了线上的宣传和销售,更不能忘了线下的实体经营,项目落实到实体经济上来最能博得喝彩。 同时,雄心壮志不可无,急功近利不可取。水果营行1亿的注册金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公司还是被300家直营店的开展拖垮,这就给广大的实体店铺经营者提了一个醒,稳中求进才是上策。因此,对比1997年成立的全国水果连锁的领军品牌百果园用8年时间仅开出100家门店,笔者看到挑山扁担拟2016年逐步植入200家店中店,两年实现500余家的目标时,难免担心,希望挑山扁担多多积累行业经验,加强管理能力,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回报要当心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除了高额的开店支出,高额的投资人回报也是水果营行陷入危机的原因之一。此次为了摆脱旧日阴影,挑山扁担与投资人重新达成协议,由挑山扁担公司出资建立公司,投资人变为“只分红不管理”的股东,同时投资人选出了五名代表监督新公司的运营。 这其中分红多少并没有提及,但是有了前车之鉴,希望挑山扁担可以平衡好公司和投资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投资人也不可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更不幻想天上掉馅饼,买卖是双方的,双赢才有持续的合作和盈利。 理性投资做好风控 水果营行之所以能得到很多投资人的投资,主要的原因还是幕后实际控制人谢国辉的信用背书。而巧的是,挑山扁担创始人傅剑峰也是一位大咖,被圈里人誉为商业模式天才,为无数企业和项目做过商模诊断。这种类比也许并不恰当,却也警示投资人不要拿信任当风控,投前调查和投后管理不可忽视。 
同时,挑山扁担在融资过程中,要防止非法集资风险,针对水果营行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使用公司账户或者将资金交给第三方托管,这样也可以间接增加投资人的信任。 慢慢走,反而走得长远 另外,接手水果营行后,除了补发员工工资、恢复会员卡、保证丰富的产品供应链及基地资源,挑山扁担还会将食品半成品、熟食等多种品类和生鲜一起推到社区中,在社区服务中实现精准营销,提升社区店铺的竞争力,最快春节可以开张。、 这一步走得艰难,但对投资者和消费者及整个行业来说,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只要踏实、合理合规地走下去,不断积累自己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相信可以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