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调查显示,国内油料作物仅能提供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左右,65%以上需要进口,并且未来供需矛盾将日趋严峻。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小编今天就来帮您分析 我国陷入“大豆困局”大豆油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油料,其原料大豆却是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大豆达1634亿斤,相当于国产大豆量的7倍左右。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历来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是全球第一,但是如今产量掉到全球第四,进口量成了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这种状况很令人痛心但也略显无奈。因为大豆产量低,且经济收益也不太高,所以农民都不大愿意种大豆。 
大豆的情况折射了我国保障油料安全面临的挑战。针对这种状况,我国正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种植结构上作出了相应改变。 去年11月,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计划今年调减玉米种植1000万亩以上。而调整出来的这1000万亩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改种大豆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大豆生产的目标就是在扩大一部分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 油菜产业潜力大在油料的大家族里,菜籽油排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我国油菜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一半以上,是国产植物油第一大油源。别看2008年以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了8连增。面对市场需求,实际还有面积、单产还有突破空间。这样看来。我国的油菜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油菜是唯一能培肥地力、轮作换茬的绿色高效冬季农作物,种植油菜,能实现藏粮于油、藏粮于地。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油料的品种结构调整有以下两个重点 两油为主 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生产。稳定长江流域油菜、花生面积和黄淮海花生面积,因地制宜扩大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面积。到2020年,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花生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 多油并举 因地制宜发展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油葵、芝麻、胡麻等小宗油料作物,积极发展高油玉米。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用牡丹、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充分利用棉籽、米糠等原料,开发食用植物油。“国家要求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油瓶子’也不能攥在别人手上。” 专家认为,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必须稳定在40%以上,才能攥稳“油瓶子”,同时维护国际价格稳定。保障长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油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动摇。可见,国内油料作物还有很大的市场值得拓展。我国长江流域有大约1亿亩的冬闲田就很适合种植油菜,油菜籽的含油量也还可以再提升约20%。除此以外,这几年,我国还在大力提倡加快发展木本油料(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等),适合山区发展,而且不与粮争地。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把木本油料作物作为致富项目的一个选择。 实习编辑:杜文清 责任编辑:张程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