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令人又爱又恨的“猪周期”步入上升通道。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猪价突破25元每公斤的高位,堪称历史新高。 今天,致富帮为您介绍养猪的三个锦囊,帮您准确判断何时进入、何时退出。 说道造成猪周期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存在一个为期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滞后性,当农民发现这个领域存在商机、有利可图的时候,往往会一哄而上,但从自己开始养殖,到生猪最终面向市场,又过去很长时间,此一时彼一时。
所谓“有暴涨必有暴跌”,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旦猪价开始松动下滑,往往是时间短、幅度大,大家还来不及应对,价格就已经一路奔向谷底了。 那么,为什么大宗农产品这么多,偏偏生猪养殖就会面临这样暴涨暴跌,但粮食就不会呢?这种反差,其实和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和国家政策有关。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 魏延安
“粮棉油的效益很低,一般的资本也不愿意从事,而且粮棉油生产是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做大型的农场主也很困难,所以粮食长期的小生产基础加上国家调控,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是生猪和家禽不一样,资本的投资便捷度很高,养猪的用地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在投资的时候可以很快进入,而且产业链高度发达,只要你投资养猪,很快就会有人给你做测算,之后马上就可以跟进。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但恰恰又缺少一个有效的组织。在美国有一个生猪协会,但自由度非常高,所以导致最终的结局就是,有产业无纪律,大家都在频繁的进出,像股市一样的在波动。” 不知大家看过后,有没有更清楚地了解“猪周期”形成的原因了呢?表面上看是因为农业生产本身存在滞后性,但究其本质,更加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我国的散养农户太多所导致的。 截至到去年底,我国生猪的散养户比例占到70%以上,规模养殖只有不足30%,散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而作为农户个体,既无力对接市场供求,又无法对抗市场风险。 那么,对于大多数散养的农民朋友来说,究竟如何去选准“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时机呢?小编为您介绍三个指标! 指标1:CPI
CPI,也就是通货膨胀指数。就拿第一季度来说,CPI是2.3%,相较之前出现明显反弹,而食品中猪肉和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就对推高CPI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很多经济学家把CPI形象地成为“猪PI”,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CPI指数相对较高的时候,农民朋友就要保持警惕,想一想是不是到了该及时出手退出市场的时机了。 指标2:剩余劳动力的选择 第二点,您就需要注意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是外出打工的多还是回乡务农的多。通常情况下,如果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事生猪养殖简便易行,成本不高,又存在较大的获利机会,这些剩余劳动力就很可能选择养猪来增加自身收入。 那么,如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都在养猪,往往说明市场价位比较高,此时入市并不明智。但如果乡亲们都放弃养猪,选择进城务工,那么这个群体就会迅速从猪肉的供给端变成的消费端,就会带来市场中供给量的下降,那么这个时候开始补栏就是好时机!
指标3:猪粮比 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会经常发布“猪粮比”,简单说来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考虑到今年玉米价格继续下跌,专家认为,当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5:1的时候,生猪养殖就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 而在到了今年4月,我国的猪粮比已经远远超过这个平衡点,首次突破10:1,这就意味着养猪的利润已经到达峰值,而一旦连续七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国家就会启动相应的政策补贴,此时恰恰是农民朋友补栏入市的好时机。
这三个锦囊您收好了吗?我们的专家也一样贴心,中国人民大学董筱丹老师为您带来一些小提示:
“农民相对于一般的养殖企业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优势,第二大优势就是土地,有土地就可以出产饲料,避免了饲料市场的波动带给的压力,并且劳动力是自己投入的,也没有了现金支付压力。从这两个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来说,它比一般的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成本优势,所以在生猪价格有所跌落的时候,尤其对于一般农户的小规模养殖,这个恰恰是能抗住市场风险的一个优势。” 在猪价和粮价之间,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如果您能够实现种养结合,那么对抗风险会相对容易一些。希望您能够在猪周期中尽可能更多的获得收益! 实习编辑:钱绯璠 责任编辑:张程 **¥¥** 找到我们: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 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