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旺季,但许多草莓看着个大、吃着却不香甜。而南京农民王国全种植的草莓,糖度比别人家的草莓平均高1至2度,最高可达13度,在口感和外形上都“胜出一筹”。 王国全的“秘密武器”就是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周宁琳教授研制的“纳米转光农膜”。 据了解,“纳米转光农膜”可使种植的经济作物提早5-15天上市,每亩可增加产量20-30%,亩增效益30%。 
为何如此神奇?
一、把有害的紫外线转换成“光肥” “纳米转光农膜”是在普通的聚乙烯功能膜中添加不同的纳米材料,可以对太阳光进行“选择性利用”,甚至把有害的紫外线转换成植物更喜欢的“光肥”——蓝光和红光。从而提高光能综合利用率,实现促进作物早熟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纳米转光农膜还能实现防病虫害功能。把虫子不喜欢的光调在农膜上,它就远远地跑掉了;而把昆虫喜欢的颜色做成黏虫板,还可以把它们黏住。这就是利用物理方法大幅降低虫害。 
二、将升温降温调成“自动档” 在海南,周宁琳尝试把漫散射降温的功能放大,成功将作物大棚的土壤温度降低了5℃—14℃。这样一来,许多越夏农作物可以在海南高温地区种植,且作物的品质和营养成分都显著提升。 而在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柏树社区的草莓种植基地,使用了纳米转光膜的大棚温度比普通大棚提高了1℃—2℃,提早上市加上增产,收益比普通大棚草莓高了不少。 
发展状况 十多年研发创新出四代:第一代主要满足越冬增温;第二代为大棚作物越夏降温设计;第三代“空调智能膜”则可以自动调控农膜内温度;正在研发的第四代,不但可以智能调控温度,还可以防止病虫害侵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施药量。 
纳米转光农膜种植的作物目前已覆盖了叶菜类、茄果类、果树类、西甜瓜类、水稻育秧类等。大量田间数据表明,纳米转光农膜每亩地只比普通农膜增加200-300元,但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棚膜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性价比更高。您不妨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