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双创示范基地"、 "五大发展新理念" 、"供给侧改革",这些你都明白吗?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署名文章,逐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遵循市场规律,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以发展新经济,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业态。 
会议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河南省调研时强调农业潜力无限,是“双创”的新空间,对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都是有益的。 《求是》杂志发表了汪洋副总理的一篇文章《落实发展新理念,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这也是汪洋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节选。 这里的发展新理念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创新”就排在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首位。 
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以实行“三权分置”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导向、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充分释放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的潜力。 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着眼城乡统筹设计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制度,围绕提高政策效能调整财政支农结构、优化支持方式。 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通过确权、赋能、搞活,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创新科技等现代农业要素支撑体系,健全激励政策,推动良种良法加快落地,将农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农业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在供给侧 (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当前农业供给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效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 二、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核心要求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 要特别重视: 去库存: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 降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补短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供给侧改革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
1、优化劳动力配置? 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2、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 3、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一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二是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 4、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推进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是关键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理念创新 从国家战略看,以前是“以粮为纲”,现在强调“大农业、大食物”观念。这就是理念上的创新。我们的创业方向也要能体现“大食物观”才行。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说:“对国家来说,就是要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投入,向稻谷小麦等口粮、主产区、产粮“大户”集中。对地方尤其是主产区来说,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履行好保护耕地、稳定口粮生产、提升粮食产能的责任。 ”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总的原则是,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又要保护农民利益。要“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根据不同品种的功能敏感性和市场扭曲度,实行差异化政策。“ (二)制度创新 从产业结构看,现在政策导向是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汪洋强调:一、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拓新领域增收。二、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挖掘新产业新业态的增收潜力。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引发营销革命。四、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增收潜力。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农民收入有兜底性政策,保障其基本收益。 (三)生产方式 从农民利益看,现在有一项任务是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的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还有的是代耕代种、联种联收。 2、关键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3、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