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考——陕西省神木县的蔬菜种植大户。去年,他的蔬菜大棚应用了框架式无土栽培,一下子效益翻了好几番。
框架式无土栽培技术单位耗能要比常规栽培方式高很多,郭考利正是利用温室大棚里的“沼气池”新能源技术来产生电能。 郭考利的沼气池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强度,还美化了环境。他还利用另一种新能源——太阳能发电技术,每天发电80多度,产出的电全部并入电网对外销售。这样一来,郭考利每月除了蔬菜大棚的收入,还有2000多元的额外收入。 截至目前,陕西神木县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覆盖率达30%。他们计划通过接下来这五年的技术推广,使其在全县覆盖率达到80-90%。 巧用国家补贴:
沼气池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并不陌生。这项新能源技术已经推广多年,而且国家会给予补贴。 一个五口之家,建一个6-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原料充足,一年可提供9-11个月的做饭和点灯的燃料问题。沼液还可以做农药、肥料、饲料等来用,同样可以达到节省生产成本的目的。 
有了沼气池,郭利考不仅能在蔬菜大棚里种植无公害绿色产品,夫妻俩还把家也搬进了大棚,做饭、取暖、照应蔬菜大棚,什么都不耽误。 新能源是个科学活儿,想轻松致富,还得多了解这些新鲜技术。沼气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在大家身边可以利用的新能源还有很多。郭利考他们家还用上了另一种新能源,那就是太阳能! 2015年,听说县里支持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郭利考考察以后,自筹资金7万元,尝试参与这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不过,这7万元中,县政府就补贴了6万元。郭利考拿到这些钱,就开始利用园区的空闲空间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 按照陕西神木现在的日照时间,郭利考每天可以发电80多度,产出的电全部并入电网对外销售。这样一来,每月除了蔬菜大棚的收入,郭利考还有2000多元的额外收入。
郭考利:按照现在这种收入状况计算,我现在有一种新的想法,在我这大棚顶上面全部安装上太阳能板,如果整个园区安上以后可能安200kw,那样我一年收入就是20多万元。 和郭利考一样,去年,紧邻神木县农业园区的四卜树村刘家窑小组的村民也享受到了新能源的优惠政策。神木县不仅为这里的村民免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为32户村民免费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2014年以来,陕西神木县通过落实新能源惠民政策,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截至目前,陕西神木县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覆盖率达30%。
郭考利的成功原因在于精于计算,竭尽所能压缩成本,沼气池成为节本增收、连通有机与无机的重要枢纽。现在,绿色能源的观念渐入人心,而且国家鼓励有补贴,所以这条路会很容易走。新能源技术项目看起来科学高效,但是细细看来,背后有很多通用的经验和办法。如果您真的心动了,不妨也了解一下哦。 实习编辑:翟玉宁 责任编辑: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