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部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机肥将进入爆发式发展期 最近,农业部召开座谈会,将深入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会上,研究提出了施用有机肥补助和耕地质量提升奖励政策,加快《肥料管理条例》和《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同时,也提出了要探索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试点,创新农企合作方式,组建化肥减量增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 
今年,各级农业部门将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做好“加减乘法”,确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做好“加法”提质减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各地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产增产的高标准农田。二是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做好“减法”替代减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三是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做好“乘法”增效减肥。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配方肥应用为重点,以玉米、蔬菜、果树为突破点,以农企合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选择2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建立10个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区,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加大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研发推广力度。 
二、玉米临储进入历史,今年玉米将进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2007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粮食供需格局变化,近年来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特别是玉米已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局面,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外价差较大、收储和进口压力不断增大、用粮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 
所以今年国家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 怎样理解新政呢? 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为了推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国家将积极采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库存等综合性措施。农民朋友对于玉米收购政策的变化也不用显得太担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