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在转型升级,我们要想搞好农业需要调整的可能不仅仅是耕作方式,还有种植习惯和品种等等。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改耗水量大的品种为旱作品种。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学下陕西省的经验。陕西省今年将围绕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5大粮油作物、结合30个粮食主产县、20个旱作高产县和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抓好万亩示范片建设。将总共拿出专项补贴一亿元来补贴旱作农业。 
具体方法: 1打造示范样板: 陕西将以30个粮食大县为主,在与部级示范片不重复的基础上,择优建设23个省级万亩示范片,打造示范样板。万亩示范片单产水平要比全县同类作物的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的目标。 
2 科技推广,重点补贴 陕西省将亿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补贴资金,在渭北10个县建设玉米地膜覆盖垄侧种植高产示范区50万亩,重点集成推广“地膜覆盖、精选良种、合理密植、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提升渭北地区玉米生产水平。在秦岭北麓10个重点县区建设10万亩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区,重点集成推广“精细整地、宽幅沟播、节水补灌、耙耱镇压”等抗旱栽培技术。 
补贴方面,地膜玉米覆盖垄侧种植技术每亩补贴40元,主要用于地膜补贴,兼顾种子、肥料、机械作业等费用的补贴。旱地小麦技术每亩补贴1000元,主要用于宽幅播种、深松耕、节水补灌设施等费用的补贴。 小编提醒:对于别人的经验,我们切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活学活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实习编辑:程玲华 责任编辑: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