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的“两会”正在布局“十三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时候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经验。尤其是最近几年,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农业为什么能连年增产增收?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经验。 去年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福建、河南、吉林、浙江、山东等省份作了典型经验交流。今天,我们到福建和河南去看看他们的独到之处。 福建 2015年,福建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抓优势特色产业 重点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全产业链,力争这些优势特色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一方面抓现代高效农业,扶持发展温室大棚、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等集约经营模式。 产业融合促发展 福建名特优农产品网上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休闲农业提升工作也促进全省乡村旅游收入2015年的增幅超过20%。 新探索土地增值 福建省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支持村集体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让农民充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全省农民财产性收入2015年增幅有望接近四成。 河南 2015年,河南省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关键,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河南省严守耕地红线,耕地面积连续16年占补平衡,粮食种植面积连续12年增加。 
粮田保护 去年,河南还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实现高标准粮田的依法规划、建设和管护。 农业科技创新 河南一边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使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一边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连续多年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活动。 地区品种生产基地 去年,小麦价格整体不高,但河南有些地区小麦卖得不错,就跟品种有关。现在,河南已经建起了豫北强筋、豫中中筋、豫南弱筋小麦生产基地,还在大力发展特用专用玉米、优质粳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这才能实现种粮也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