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约不约?有了它,订单农业不再违约!
2016-01-16   来源:阿坝农批网  作者:gofei   字体:【 】  浏览:39次   评论:0

近年来,订单农业已成为助农增收、搞好产销衔接的新型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订单农业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生产,使农业成为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订单农业涉及种植、养殖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项目非常广泛,“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道出了不少农民的心声。

不过,市场瞬息万变,农业订单容易违约。这一点,农、商两头均有感受。市场一有波动,不论是供方还是需方,只要“看着短时有更大的好处了”,就不卖或不买了。订单双方没有基本的约束,不再彼此信任,由此引发的纠纷和产品滞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短时得利,长期而言就形成不了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相对稳定的预期和整合渠道,农用土地有效流转,建立有规模效应的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

但是不可否认,订单农业有着其本身的优势和吸引力。如今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电商平台不断出现,借助平台的匹配功能,可以把农业订单“订得更准、订得更稳”。提升履约质量,建立一种让农商互惠互利,“不愿违约”的平台是大势所趋。听说有一个叫做货通天下”的新型农产品信托管理电商平台可以解决订单违约的问题,它是如何办到的呢?

基础:定得细

以前农民的订单,往往用上“一捆”、“一把”等等的模糊单位,后来慢慢用“斤”之类的细致单位。如今则更加注重品质质量标准,不仅细分到类别、品种、产地、规格,而且还可精细到色泽、气味、质感、水分等分项指标。此外,根据单项品质缺陷,还能制订合理的单价折扣标准。

保障—:买卖双方“预报价”制度

卖方:在“货通天下”的平台实践中,像黄瓜、辣椒这些大众农产品,先根据不同的等级由基层的农商服务中心指导平台上的农户结合生产规模、预估产量、预估成本、收益保障等确定农产品销售“预报价”。

买方:海底捞、必胜客等连锁餐饮企业根据自己的成本空间和需求,形成采购的“预报价”。

这样平台上就有买方、卖方提供的两种“预报价”,根据两种报价及供求规模等因素,就可在平台上综合匹配,形成稳定“订单”。如此一来,生产方收益得到保障,需求方采购成本得以控制,供求双方都能得利,所以“不愿违约”就有了基础。

保障二: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信用等级制度”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环境,在平台运作中,农商之间的定单走向“合同化”,成交数据又形成大数据库,自然生成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信用等级”。信用好的,在平台自动匹配过程中,机会自然就多。只要违约,就影响农商合作的效率和效益,就会失去利益上的保障,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这样的保障机制下,

目前,“货通天下”已经集聚近5000家生产商和采购商,年度匹配的采购需求总额已超过50亿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加入下哦!

实习编辑:程玲华

责任编辑:王居蔚

Tags:单农业 责任编辑:go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前方危险,还能不能让人安心炒股.. [下一篇]农业部要这1万农民来干啥?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