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发生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吗? 如海南毒豇豆、双汇瘦肉精、河南毒韭菜、江苏西瓜膨大剂、湖南镉大米、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死猪、江苏假羊肉、毒草莓事件等。这些事件一发生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迷茫和恐慌,还造成同类农产品销量降低甚至滞销,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还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在类似的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有效及时地进行追根溯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早在2002 年,欧盟颁布的《食品基本法》就规定凡是在欧盟国家上市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并且禁止进口不具备可追溯性的农产品。 之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被证实是确保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更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手段。 1月12号,从中国政府网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份意见关系到咱们未来农产品的生产,更关乎舌尖上的安全。还在等什么,如此惠农利民政策,还不赶紧跟上来学习下! 
这两年,大型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纷纷给自己的农产品贴上了二维码,在许多人看来这还是件很新鲜的事。可是再过五年,给农产品贴二维码就会成为普遍现象。 这份《意见》指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以追溯码为载体,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这个变化就是要求大家尽快完成生产转型升级,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尽量采用绿色安全的生产模式。 之前加入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农户生产的多是高端农产品。有了国家的扶持,农产品追溯将逐渐向一般农产品过渡,《意见》指出,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开展肉类、蔬菜、中药材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大力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保障追溯体系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未来,我们餐桌上的所有农产品或许都会是可追溯的。同时国家要扶持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做得好的地区,让他们做得更规范。 另外,《意见》对推进食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也就是说接下来,国家还要制定、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制度,让社会资本投入到商品追溯体系的建设。敬请关注哦!(*^-^*)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习编辑:程玲华
责任编辑:王居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