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生态环境。 那么,在农业部明确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下,农民朋友又该如何通过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实现节本增效,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呢?《致富青年帮》为您全面推介: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模式,走进“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农业新村,村内有农户829人,耕地面积不足2000亩,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环保500佳”之一,被称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1980年,留民营村获得联合国一个沼气项目的资助,按照人厕、猪圈、沼气三结合的办法,为全村每户建了一个8立方米的家用沼气池。
此后,留民营村又逐渐新建了奶牛场、鸡场、鱼塘,并扩大了猪圈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开办了豆制品、饲料加工厂、面粉厂和汽车修配厂。 渐渐通过稻田养鱼和放养红萍的方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渐渐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经过接近十年的尝试,最终确立起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 时至今日,留民营村结合新时期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特点,将整个村划分为四个区,分别是农民居住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开发区、农业观光区,充分符合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特点。
专家分析解读 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宫锡余: ①沼气发酵: 畜禽粪便+生活残余物(菜叶等)发酵产沼气,沼气用于做饭和照明,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使用,种植粮食、蔬菜。 这种模式现在相对普及,比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和南方的“猪沼果”模式。 ②天然肥料: 利用“牛粪+秸秆”等制成培养基,用做蘑菇养殖,养完蘑菇的废培养基再生产成有机肥,用于种植粮食、蔬菜等。畜禽粪便加秸秆残余物发酵做有机肥,生活垃圾回收发酵做有机肥,或者是立体化养殖,都能实现节本增效。 ③一二三产结合: 留民营村不仅有传统的种养殖农业;还有加工业,如面粉厂等;还大力发展服务业,如乡村旅游,包括民宿旅游观光、青少年绿色教育基地、生态庄园等。

如今,留民营村真正成为了一个生态旅游度假村!其成功是政府大力扶持,历时三十年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最适合距离城市相对较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难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的地区。
小编点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像“石油农业”那样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留民营村的做法,提高了生物能的利用率,避免了沼气渣水和畜禽粪便的处理,降低了污染,使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做到了“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改变了过去农户单一种植而带来的结构不合理。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 实习编辑:任璇 责任编辑: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