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政府将土壤污染治理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土十条”),是对这一指示的具体落实,社会公众也能从中感受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信心。 土壤学术、治理界普遍认为,这个行动计划十分务实,例如,“土十条”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定为“安全管控”,而非大刀阔斧地治理,这一定位非常切合环境土壤学的原理和土壤污染修复现状。 当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错综复杂,其具体实施尚有些环节需要加以重视和突破。例如,“土十条”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作为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后两者应该是前者实施的重要基础。目前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要在很多方面予以完善,而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几易其稿,至今仍未发布。因此,在新标准缺位的情况下,“土十条”中关于土壤的分类便显得模糊。 此外,由于土壤立法的不到位,“土十条”中的很多内容缺乏立法的依据、约束。由于研究基础薄弱,“土十条”虽然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但并未明确污染、安全的定义以及目前的耕地安全利用率等,导致指标不够清晰,等等。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大气、水体的污染最后大部分归宿到土壤中。因此,“土十条”的具体实施,更需要具备全局性观念。 首先,应该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物链安全的关联。土壤作为人类食物来源的主要基础,其污染与农产品质和量的安全乃至营养安全关系复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应更加注重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其次,要加强与“气十条”、“水十条”的衔接。就中国而言,大气污染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污水横流并进入生产灌溉也是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土十条”的成功与否与“气十条”、“水十条”有密切关系,三者要形成良性互动。 再者,需要将土壤防治行动提高到土壤健康建设的高度。我国人多地少,土壤高强度生产的同时缺乏养护,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土壤“健康”受损,本应是污染的“汇”却逆转为“源”。土壤问题不单单是污染问题,必须“客观看待土壤污染,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不单防、控、治理污染,还要将土壤污染防治提高到土壤健康建设的高度。 最后,要高度重视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治理能力。在责任主体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应该将“防”的主体落实在公众和农业生产者上,“控”落实到政府各主管部门上,而“治”落实到修复企业和从业人员上。决定“土十条”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如通过科普及有关培训等,提高公众和从业者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能力。 本文作者陈能场,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针对农田土壤修复产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2016年6月30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联合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等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农田土壤修复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家农业部与环保部门的有关领导、国内权威土壤修复专家学者、专业从事土壤修复技术开发企业代表、农资经销商、规模化农场主等产业链上各环的代表齐聚探讨未来转型发展之路。 部分大咖级专家 
陈能场 广东省土壤学会土壤污染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演讲主题:国内外农田土壤修复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 简介:研究员,兼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广州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重金属的根-土界面行为、植物叶片的氮素损失、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粮食安全-人体关系链条解析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受邀参加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的土壤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专家座谈会、环保部、农业部等部门组织召开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专家研讨会等。 
李松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农业室主任 演讲主题:权威解读“土十条”对农田土壤修复进展的影响 简介: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政策、农村环境治理及土壤修复相关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宁夏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及远景规划》等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白由路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 演讲主题:如何合理应用肥料促进土壤健康发展 简介: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等职,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星火科技三等获二项、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主编有《测土施肥原理与技术》、《微机操作精解》、《精准农业与土壤养分管理》、《高效土壤养分测试技术与设备》等著作。 
王道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 简介: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管理、区域发展与生产布局、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农业的研究工作。 
王德汉 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学主任 演讲主题:肥料对土壤的活化作用 简介:工学博士,农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环境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对造纸工业废物(木质素、造纸污泥)处理及在农业上应用,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项目、省基金、攻关项目、环保局与教育厅项目,其中“工农业废物制造有机复混肥技术研究”项目,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林日强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肥料管理科科长 演讲主题:土壤调理剂行业管理、产品登记流程与行业发展现状 简介: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科长,在耕地质量保护、肥料产品登记工作上有丰富经验,长期推进广东省土肥水事业发展,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和地力培肥、肥料安全使用和质量监测工作。 
曹凯 中国首家土地专家医院院长 简介:中国土地专家医院院长,中国农机推广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 点击阅读原文,抓住最后的报名机会。

对于上述话题,你还有什么话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真知灼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