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太热,从山上下来已是满身大汗。回到场部,一位阿姨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来休息,“这大热天的,你们跑去哪里了呀,快来喝点水!” 和阿姨是中午吃饭时认识的,面善的她穿着朴素,看起来和妈妈差不多年纪,应该还不到五十岁吧。她很热情,一直让我们多夹菜多吃饭,生怕我们太害羞吃不饱。 从聊天中得知,她今天刚来果园,叶老板请她和丈夫负责山瑶脆柑的育苗工作。为了保证山瑶脆柑种苗的质量,老板特意找了隔离田地培育苗木,请来专人负责。 “有自己的育苗基地好,不受外界影响,培育不带病害的种苗才能更好地发展。”阿姨的丈夫简伯伯说。夫妻俩有20多年的种植经验,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了然于心,为了确认地块是否符合育苗的条件,他们很快就吃完饭,先去考察地形了。 
“阿姨还没开工做苗圃吗?”喝了口水,我问她,还以为他们刚才就开工了。 “天气太热了不能种,我们只是去看一下那块地适不适合,还有很多准备工作呢。”阿姨给我填满水,坐下来陪我聊天。 “那块地怎样呢,适合育苗吗?”在学校还没学育苗的课,我对此并没有什么概念。 阿姨笑了笑:“很不错啊,一块平坦的田地,几年没种作物不会有什么传染性病虫害。之前是别人用来晒木板的,土壤被压得有点紧实,耕地机翻一翻土就松啦。方圆几公里没有人种柑桔,没有病虫害传播源。更难得的是这块地紧挨着大河,河水能够调节气温形成小气候环境,保护幼苗生长。” 平坦、传染性病虫害、松土、柑桔病虫害源头、小气候环境,短短几句话的信息量好大呀,回学校我要翻几本教科书才能消化呢? “阿姨好专业啊,您种柑多久了?” “我主要是做嫁接的,什么果树都做过呢,对柑桔比较熟。刚才叶老板说你是学果树的大学生,嫁接你应该比我懂得更多呀” “没呢,还没学到这里,阿姨你介绍一下呗,我先学学。”汗啊,感觉自己完全是个冒牌大学生,什么也不会... 
和阿姨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前吃柑桔从没想过它们的成长过程,现在才发现种柑还挺磨人的。 从源头说起,要吃果先得要有树。 春节后,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播下柑桔种子,盖上一层土。此时起,在种柑人的心中就多了一份牵挂。他们要看天气,柑桔怕湿,一下雨就要忙着疏沟排水,如果积水根部容易缺氧,小苗会烂根。雨过天晴并不意味就是好事,暴雨过后太阳来的太快的话,也容易发病,要时时在果园观察苗的生长情况,如有不对就要组织打药。等到小苗有三四公分高,就要从原本密密麻麻的小苗中选出健壮的拔出来,重新进行栽种,这样能提高小苗存活率,让他们有更大的生长空间,长得更健康。 重新栽种的小苗,要等到冬至才能真正用于嫁接,这样已经花了一年时间。 阿姨说,嫁接是个技术活,需要心灵手巧和技术娴熟,砧木与接穗的切口要相吻合,对准后要包扎紧(听到这里,我默默吐槽了一下,意思是笨笨的我做不了嘛...)。嫁接好以后,小树苗需要半年时间愈合伤口,这个过程还要防止病菌的感染。 小苗愈合后,就进入正常的生长状态了,半年到一年后可以移栽到果园。上次来果园,工人就是移栽树苗进行定植,培育他们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尽管山瑶脆柑会边生长边结果,但前三年结的果会被摘掉,否则会消耗太多养分,小树无法健壮成长,树势太弱导致后期结果的数量和质量不理想。 种柑,需要远见和耐心。种下去以后不急着收获,四五年后,才逐步迎来山瑶脆柑的春天。 
后来,午休出来的简伯伯也加入了聊天的队伍。他说种柑还有一道需要跨越的坎,病害。气温在20—30℃时,病菌最易繁殖,老板和工人每天都要观察果树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防治。我想这有些夸张了吧,自然中的大部分植物都是很健康的,有什么毁灭性的病害影响这么大呢。 阿姨说:“我们老家紫金县,因为春甜桔染上了黄龙病,一整片柑桔树都死光了,曾经的柑桔大县,现在种柑桔的面积少得可怜。”阿姨顿了顿说,“你没有见过,那时候每走几步可以看到,路边枯黄的树叶,垂下来,一片死气沉沉。” 简伯伯也回忆道:“当时树枝都弯了往下垂,果树像是碗倒过来反扣在地上一样,那是果农的饭碗啊。” 心情有些沉重,原来还会这样。 看着我们心情跟着低落下来,简伯伯指着外面的果树说:“它这个基地管的好啊,你看这里的树,绿油油的,七八年了还长得这么好,今年又是大丰收了。”我顺着他的目光往外看,是呢,小小的青果很讨喜啊,我们把工作做好,避免悲剧发生就好了。伯伯继续说,“这里的果很好吃喔,收获季节鸟都吃很多,很甜的,它们都四面八方飞过来和我们一起尝果。真的,不信你十一月份过来,果就好吃了,到十二月份果就摘完了。” 
望着这些山瑶脆柑,一粒柑的好坏,一粒柑的生长,受到了太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山水好,种柑人都踏踏实实地管理果园,把控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改良技术。这样认真生产出来的脆柑品质会差到哪里去呢,优质是对辛苦种柑人最好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