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从穷乡僻壤到美丽乡村,这位城市姑娘做了些什么?
2016-06-25   来源:宁波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寻:乡村为什么贫困?这也是一位都市白领——陈圆圆思考的问题。

陈圆圆是谁?她为何会思考这个问题?今天,《致富帮》带您看看陈圆圆是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带领铜关村摆脱贫困的!

一、万事开头难

在中国西部、贵州省黎平县有一个叫“铜关”的村子,地处大山深处,只有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能通往黎平县城。

然而这个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识不识字,几乎人人都会用手机、玩微信。这是陈圆圆的功劳。

陈圆圆,就职于中国一家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现代繁华的深圳与偏远落后的铜关村,直线距离将近1000公里。据陈圆圆说,最初,是公司开展的扶贫公益活动,按照传统的公益观念,就是要去偏远的山区展开扶贫工作,所以自己当时选了贵州。

回忆起7年前刚开始做志愿者、到贵州扶贫时的情形,陈圆圆说,他们热情满满到山区捐款捐物,可是捐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没多久就蒸发得无影无踪。接连做了几个公益项目,陆续投入了几千万块钱,但并没有给乡村带来真正的改变。公司认为,这样的公益扶贫探索并不成功,打算放弃。

但是陈圆圆已经跟了这个项目已经3年了,很舍不得。但黎平县驻村扶贫,意味着陈圆圆要放弃公司里的“总监”职位和升职机会;更让她为难的是,自己生孩子的计划也要先放到一边。但是32岁的她选择脱下高跟鞋和职业套装,换上T恤衫、牛仔裤,从深圳来到了黎平县城,长期驻村进行公益服务。

二、由传统歌会想到互联网“众筹”

铜关村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原生地。逢年过节,村里人都要组织歌会。陈圆圆第一次来到铜关村,正好赶上村民们筹办“十八腊汉歌会”(腊汉为“青年人”之意)。当时村里想邀请“铜关五百地方”2000名歌手一起唱歌,纪念《十八腊汉歌》这首歌中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创意很棒,但这么多人,光吃饭就得花费6万元。钱从哪来?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陈圆圆想起可以借力互联网进行“众筹”:“腾讯网可以把《十八腊汉》的故事和风俗,做成一个专题。然后可以面向网友征集,让他们过来参加这个盛会,钱就能收回来了,资金问题就不用愁了。

结果出乎陈圆圆的预料,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专题网页推出仅一周,就征集到了200名网友参加歌会,“众筹”到了举办歌会的全部资金。2011年11月11号,《十八腊汉歌会》如期举行。并且这一次他们一共收入14万,不仅超过了预计的成本6万,还剩下了一些钱,后来这笔钱用来修了寨门。

这场带有互联网“众筹”性质的《十八腊汉歌会》,是铜关村第一次借助互联网与外界连接的成功尝试,也为陈圆圆帮助山里人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为了“传承”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陈圆圆认为,他们喜欢唱歌,又愿意唱歌,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舞台。根据包括县长在内很多人的建议,陈圆圆决定为他们建一个“生态博物馆”,来传承侗族大歌。

2012年7月,铜关村“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正式奠基。

四、为“失联”农村 “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

陈圆圆在与铜关村的乡亲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山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失联。为了解决贫困村与外界“失联”的问题,陈圆圆提出——为铜关村“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

陈圆圆先找到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为村里建了一个4G的基站。随后中兴通讯给村里捐赠了500台手机。准备好硬件和网络以后,陈圆圆开始给村民做培训,弄了两台投影仪,接上手机现场演示怎么使用微信。

2014年底,铜关村的“网”路通了,互联网应用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这里。

五、帮建民宿讲究“契约”

有“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有“网”,有微信,来铜关村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民宿旅游有了市场。为鼓励村民发展民宿,陈圆圆承诺,为每个建成的民宿提供10万元的物资。

村民石秀兰的家,就在博物馆门口的大路边。去年初,她开始动工改造民宿,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工。村干部罗永光向陈圆圆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先提供物资再继续建房。

但陈圆圆拒绝接受这种变通的做法,为的就是让村民信守承诺,“如果你没有做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也不会兑现我们的承诺”,用契约来约束

一年多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摩擦、碰撞中,村民们从思想上和认知上都提高了。大家看微信的多了,发表意见的也多了,观念也是逐步逐步在改变。

陈圆圆认为,要想真正做社区营造,应该是从人的“观念”做起的。要给他们一些利益,但要控制好、管理好他们的预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投入的重要性。这种改变,恰恰是过去捐款、捐物的扶贫方式,没有办法实现的。

六、“为村”让乡村连接起来

既然互联网给铜关村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更多的“铜关村”是不是也能借力互联网摆脱贫困呢?2015年8月19日,“为村”公益开放平台发布会在铜关村举行。为村,We Country,因为英文的“WE”与中文的“为”同音,可直译为“我们村”,即用我们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连接一切。

“为村”公益开放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工具,由陈圆圆倡导成立。乡村只要开通了移动互联网,建立了100人以上的微信群,就可以成为“为村”平台的成员。“为村”平台将为它的成员免费定制一款微信公众号,帮助他们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

如今,中国有1300多个乡村正在申请成为“为村”平台的成员。去年10月,湖南省湘西州扶贫办的唐其昭先生主动找到陈圆圆,把“为村”平台带到了湘西州。当年,就帮助试点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

小编来总结

陈圆圆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洞察力和责任心。在公司准备放弃时,她毅然选择继续与村民同甘共苦,并且有原则的她引导着村民的思维一步步转变;而她出色的洞察力和互联网思维也让侗族大歌得以传承,乡村与世界连接致富。

实习编辑:钱绯璠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Tags:从穷乡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调转启示录(五)|精品农业,.. [下一篇]卖粮难?种粮亏损成定局?这份攻..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