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农资行业已进入高肥价时代,高肥价时代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制假贩假更加有利可图。 眼下,农资销售旺季临近,制假贩假分子跃跃欲试,假冒伪劣产品大有泛滥之势。相比之下,农资打假打不准、打不狠、打不死的“三不”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农财君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归纳出高肥价时代制假贩假的新特点:化肥的高价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市场上名牌高档肥销路不畅,因此假冒名牌高档肥现象将减少;另外近年来国家打假力度加大,制假贩假者也惧怕假货造成的影响太恶劣,特别是贩假者,还要顾及今后的生意,所以不含任何养分的纯假肥也很少。 
假 制假贩假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偷含量,二是虚假宣传。 偷含量主要集中在磷、钾肥和低含量复合肥,特别是普钙,通常含量只有8%左右,其次是价格昂贵的硫酸钾。虚假宣传是通过夸大效果、虚假炒作、偷换概念、不规范标识、搭配销售等手段,以次充好,欺骗农民,牟取暴利。在此列举骗子的三种骗术,提醒大家注意。 骗术一:新推出一种有机肥,将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都计入总含量,其实养分含量只有十几个,通过夸大宣传,售价比尿素还贵。比如20.5%---30%尿氨氮(脲甲醛)有机无机多肽掺混肥等等。 骗术二:硫酸钾换上精美的小包装,将国家规定的标识含50%氧化钾偷换成含50%硫酸钾,一下就可以偷一半的含量。 
骗术三:将有机肥、复合肥改名××二铵,偷换概念,卖出二铵的价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