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农业部农科局(南亚办)发布最新热作病虫害检测与防控简报,简报显示,海南发现香蕉新害虫黑水虻,其会于香蕉植株上产卵,产卵处会形成黑斑,进而结成病疤,严重降低香蕉商品性。据了解,该虫害在我国为首次发现,目前已被控制,暂时没有向周边扩散。 近期,研究人员在海南省澄迈县大拉农场蕉园,发现了一种害虫,其在刚抽蕾不久的香蕉蕉果、果穗柄、花蕾上产卵,着卵的地方随即变黑,形成黑斑。蕉果上的黑斑随着蕉果的长大逐渐变成了疤,严重影响蕉果的外观品质。 
经专家鉴定确认,该害虫为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innaeus),俗称黑水虻。其卵以卵块形式聚产,长椭圆形,表面光洁并呈乳白色。成虫体大型,细长,暗黑色,翅棕色略带褐色,比较活跃,飞翔时发出嗡嗡的响声,喜欢停留在阳光充足的香蕉叶面上。 据悉,在海南省澄迈县大拉农场蕉园内,发生黑水虻为害的面积为400亩,受害香蕉约20株。目前,该虫已得到有效防治,没有向周边地区扩散。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黑水虻为害香蕉。 
据专家介绍,有关于黑水虻为害香蕉的案例,目前仅巴拿马有过报道,表明其对香蕉的为害属偶发性,但鉴于其一旦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中仍有必要注意黑水虻的监测。 据了解,黑水虻的幼虫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成虫有访花习性,以植物的汁液和蜜露为食。 对此,专家提出2点防治建议: 1.物理防治。黑水虻主要在新抽出的蕉果上产卵为害,因此在发生黑水虻为害时,对新抽蕾香蕉及时套袋,阻止其危害。黑水虻对黄色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可在蕉果旁悬挂黄板,诱杀成虫; 2.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等农药对整个蕉园进行喷雾,注意喷施扔在地上的蕾苞。 (图片来源:香蕉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专家组) 在这里,读懂香蕉产业!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