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砾石流金。7月27日,当Jose一行6人浩浩荡荡来到广州南沙榄核镇顺河村一农资店时,两张老外面孔的出现,马上引发围观村民一阵骚动。 Jose,西班牙人。法国最大肥企Roullier集团派驻到中国的国际产品经理。他们要推广的是一款新型智能肥料维德(D-Coder),而这款肥料的核心研发团队正是在集团在西班牙的分公司。从去年7月开始,他每半个月就会从西班牙来到中国的田间地头考察。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金花 
7月27日,维达施国际产品经理Jose(左三)在同事的翻译下,为农资店店主解释产品的施用方法。 去年7月,法国Roullier集团维达施(VITAS)事业部(以下简称“维达施”)成立,宣告有着57年历史的法国最大肥企巨头,正式进军中国南区市场。 自此,一种全新的进口肥推广模式在华南市场悄然兴起。区别于其它进口肥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维达施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有众多的技术销售代表扎根基层,通过技术指导服务与产品打包的方式推广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维达施在行情低迷时进驻中国,而且主打高端价位的特种肥。更匪夷所思的是,该公司近来正在华南疯狂地招兵买马。按照计划,维达施到年底团队人数将从如今的50人扩大到150人,5年内南方事业部将实现500人的突破。 这种被业内人士称为近乎疯狂的全新“人海战术”推广模式正引起业界关注。据了解,该模式已在全球55个国家推行,曾遭到行业多方质疑,最终却获得空前成功。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对国产肥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吓跑半个中国农民”的肥料 是如何拓展市场的? 7月27日,烈日当头,南沙区榄核镇下坭村,一片片果蔗迎风摇曳。“这是我用过最好的肥料,就是太贵了,这个价格估计会吓退中国一半的农民。”村民郭桂根种了10亩果蔗。种蔗多年,郭桂根一直习惯用进口肥。 果蔗是番禺与南沙主栽经济作物,当地多数农户习惯使用进口肥多年。但这两年果蔗价格跌宕起伏,前年果蔗价高,一度达到1-2元/斤,去年果蔗价格下跌,价高时0.9-1元/斤,价低时仅0.2-0.3元斤,行情走低让农民对农资投入仍有些犹豫。 约50天前,郭桂根施用了维德(D-Coder)复合肥,效果已经显现。“叶片更宽,叶子颜色更好。”郭桂根说,与其他肥料相比,用量减半,肥效则更加明显,但价格却比其它进口肥贵一倍。维达施区域销售经理黄志军则告诉记者,维德肥不烧根,甘蔗抽根更均匀更明显。 产品经理程宁霞介绍,与市面上一般的控释肥相区别,维德可以根据植物自身需求释放肥料,植物需肥量越大,释放的信号物质也越多,因而溶解出来的养分也越多。养分的释放跟植物的需肥规律达到了完全的吻合,实现了智能释放。 目前,这种专利技术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在生态自然的原则下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及品质。数据显示,该系列肥料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可达70%、90%和80%。为了配合南方市场的土壤特地添加了镁和锌,另外PH值在7.2-7.5,不会酸化土壤。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郭桂根科学施肥,包括Celia、Jose、销售经理黄志军、产品经理程宁霞等多次到榄核镇的果蔗地查看。当天一行人马不停蹄地拜访了6家农资店,2位农户,“这还是少数,平时最多时需拜访十几家店。” “他们来得很勤,技术指导非常细致。”郭桂根感叹,不少农户对于技术的需求是急切的,像维达施一样如此昂贵的肥料和如此细致的服务,确实难得,但最终的效果还需等到8月底才能真正判定。 “肥好,但价格太高。”由于农产品价格难上扬,农户对于农资的投入积极性下降。记者在广州番禺、南沙走访时,多家农资店店主,均给出了上述回答。比如,挪威5800元/吨,而维德的价格却高达11200元/吨。足有一倍的价格差距,确让不少农户望而却步。如果相对国产复合肥,价格差距就更大了,甚至有2-3倍之多。 Celia坦言,价高确是目前在华南市场首推产品的最大瓶颈问题。“但我们卖的不仅是优质产品,还有服务。可以说二者是紧密联合的打包式销售。”在她看来,全新产品要在如此激烈的中国农资市场分到一杯羹,并非易事。 但维达施发展前景看好的有两点核心优势:一是集团在法国有着400人的专家团队做系列产品研发,根据客户需求做研发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解决方案,生产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优质肥料产品;二是扎根一线农户的技术及售后服务。 维德登陆中国南方市场是今年4月开始,仅仅两个月就有不错业绩。“产品上市时并非用肥高峰期,所以销量还没有明显增长。但我们一直在做调研,坚持做好服务。”Celia表示,在接下来的数月,广东广西将进入用肥高峰,坚持产品品质和服务同步,销量会有增加。 目前维达施主要布局了广东、广西、海南等几大省份,主推智能复合肥、生物刺激素、水溶肥、土壤调理剂(预计年底上市)等四大品类的产品。 
维达施工作人员在地里查看使用其产品的果蔗长势情况 精准对接市县一级代理 无独家代理权 执行统一价格体系 按当前国际肥料企业的普遍操作模式,进口肥进军中国市场,多采取“大平台、大区域”经销模式,交由中农或中化等国企为全国总代理,或各省级农资公司总代理,再由总代理向省、市、县、零售店,一级级向下推广产品。一般的技术服务和销售跟踪,主要依赖总代理平台和经销商来进行。对于厂家而言,虽然代理经销环节增加,但风险系数和人力成本小很多。 与其他进口肥料企业不同,维达施在中国则独树一帜,成立自己的分销公司,跳过全国和省级总代理,直接找到市县一级经销商,再对接农资零售店,然后共同开发与深耕市场。深度开发和维护市场是维达施模式的特点。比如,将广东分为八个区域,由每个区域经理负责10名技术销售代表(TSD)。技术销售代表将意向单及订单给零售商签订进货单,发货由代理商完成。维达施产品经理程宁霞介绍,这种推广模式中,技术销售代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达施总监、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等与农户交谈 
在过去的一年里,每隔半个月,维达施国际产品经理Jose都会到中国南方的田间地头考察 
维达施总监、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等与农资店店主交谈 记者观察发现,维达施这种销售推广模式,与国际农药大企业有相似之处,均是以自己的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为主导,他们往往在全国招聘几百甚至过千人的推广与销售团队,指导经销商、零售店和农户进行销售和生产,而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农药品种繁多,技术性较强,需要做大量的试验示范。与之不同的是,这些国际农药走的还是全国或省级总代理,再下到省、市、县、零售店模式。 维达施模式: 厂家→ 市(县)级代理→零售店→技术销售代表(TSD) 普通模式: 厂家→总代理→省级代理→市(县)级代理→零售店 维达施事业部中国区南方总监Celia Perez Ledesma介绍,销售技术代表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既是销售又是作物医生,农户一旦购买维达施产品将得到相应的服务指导,所有问题均可得到解答。 一名技术销售代表负责50-100个零售店,技术销售团队每天要求拜访至少7个零售商或农户,每周汇报走访情况,公司根据客户管理系统追踪技术销售代表的工作情况。技术销售代表的提成是与所管辖农资店的销售业绩挂钩计算的。“这就要求一线的销售代表,一定要服务好农户。” Jose告诉记者,该模式从法国引进到西班牙也已运行了25年。国外多是大型农场,在中国散户居多的情况下能否推行是否合适呢?他表示,其实在西班牙也有较多散户,并不影响推广效果。 Celia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种近乎疯狂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已运行了56年,已在在全球55个国家推行,一开始推广受到诸多质疑,但经过实践证明,效果越来越好。推广模式会根据各国的市场做出相应调整,但坚持两点原则不变:一是没有独家代理权;二是价格体系不变。这样才能保证按照统一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采访中,有经销商表示,前期向技术销售代表提供客户资源方面有所担心。对此,程宁霞强调,“维达施50多年的国外销售模式中,从未跨过代理商而独立操作产品,而是与代理商保持合作的关系。”其称,不过多依赖代理商,但一定会与代理商保持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此举为了避免太散发货和国内市场的赊销顽疾。 技术销售代表负责区域较小,如何避免窜货或者低价恶性竞争?为了避免细分市场可能的窜货现象,维达施要求经销商、零售店以及技术销售代表必须坚守稳定的价格体系,终端零售价必须统一,提高和降价销售均被禁止!程宁霞介绍,此前在广西桂林有经销商单方面提高售价,被发现劝说不改后,被取消经销权。 广州协农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维达施在广州番禺的经销商。董事长霍桂艳告诉记者,之所以加盟维达施,是看准其颠覆性的推广模式和精准的一线服务。“不过,这样的推广模式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还需要较长时间。” 招人也疯狂! 团队平均年龄不超30岁 年底计划新招100人 招人!招人!招人!Celia介绍,得益于Roullier集团家族财团的雄厚资金支持,维达施前期斥巨资投入,并将人力成本纳入前期最重要的预算支出,“因为是家族企业,不是股东制,更看重的长线投入与回报,不会那么强调即时回报。这也是这个模式为何得以在全球55个国家推行的关键因素。” 为了实现技术服务推广到位,目前维达施正大刀阔斧地招兵买马,重点在基层的技术销售代表。“一人配备一台车,一部手机。比同行相比有竞争力的底薪和提成。”程宁霞介绍,目前急缺的技术销售代表薪资很有竞争力,但同时不破坏规则,认同公司发展理念,是招人第一准则。此外还应是负责区域的当地人,客情熟悉,还可降低成本,工作方式更加人性化。 一年时间,维达施从零发展到近50人团队,目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都在全力招人,预计今年年底将增加到150人,计划5年内实现500人的规模。 “我们要走得快些,再快些。这种模式的操作只有人员配足,才能慢慢进入良性循环。”Celia语速很快,指挥若定。完全看不出来是一名80后。维达施目前建立的骨干团队,是一群十分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其中不少来自国内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 团队骨干成员、产品经理程宁霞,曾任某知名进口肥企的大区产品经理。之所以被维达施收归麾下,正是被维达施的产品推广理念所感染。“以前只需要与总代理打交道,对于农田实际知之甚少。如今多数时间在跑基层,尽管辛苦,但学有所得,十分充实。”黄志军是国内某知名上市肥企的区域销售经理,转到维施达任区域销售经理之后,同样十分勤勉。 尽管目前并未盈利,Celia却表现得信心十足。一旦人员充足,实现良性循环。她预计,2017年,有望实现盈利。 近两年,国内肥料行业市场行情低迷一片,优胜劣汰形势逼人。“有人出市,也有人趁低谷入市。”收益也往往来源于风险。去年7月,法国最大的特种肥企业巨头Roullier集团中国南区维达施事业部成立,将目光标准了中国华南农资市场蛋糕。 Celia告诉记者,集团前几年便针对中国土壤情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农资市场等均有做调研。“尽管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农产品价格下滑。但在行业低迷时,产品为本更应引起重视。尤其在农药、化肥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资市场的巨大潜力。”她介绍,维达施的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农户田地产量,并最终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与“零增长”的理念不谋而合。 链接: 法国Roullier集团于1959年成立于法国圣马洛,法国最大肥企巨头,年营业额31亿欧元,专注于植物、动物及人类营养产业。2015年7月,法国Roullier集团南方维达施(Vitas)事业部成立,开始进军中国华南市场,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多量身定做的肥料和植物营养产品。维德(D-Coder)系列肥料、生物刺激素、水溶肥和土壤调理剂等多类产品将是维达施在中国南方市场的重点。 本文作者 |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金花 投稿与报料邮箱 | 542687591@qq.com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