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中国种植匠龙康广:农业能人,香蕉“名匠”
2016-07-20   来源:马鞍山农批网  作者:阿婆扶我过马路   字体:【 】  浏览:44次   评论:0

龙康广在他的蕉园里。

5月份西双版纳烈日炎炎,马来西亚果农商会一行30余人扎进云南联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大公司)的蕉园里,炙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看着绿油油的蕉园和高品质的香蕉,60多岁的马来西亚果农商会名誉会长郑家耀极为兴奋,他紧跟联大公司董事长龙康广的步伐,生怕错过什么精彩内容。

龙康广走在参观队伍的前面,滔滔不绝的解说着眼前的万亩蕉园和自己的从业经历。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蕉园边上,龙康广不顾擦拭自己脸上的汗水,眼中浮现的仿佛都是自己曾经为此奋斗的影子。

勇闯上海滩,品质从做人开始

广袤的粤西大地上,在一群高大的身影下,时常有一个弱小的身影,他就是不到十岁的龙康广。龙康广1967年出生,成长于广东省徐闻县下桥镇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从幼年开始龙康广就喜欢跟在父亲屁股后面下田,他喜欢在泥土里玩。

然而,他最开始却没有选择像父辈那样守护农田、从事农业。“很久以前我的亲人生过重病,没有钱治疗的场景至今让我不能忘怀。”龙康广说,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赚到钱,让亲人摆脱病痛。

也是因为这个简单的目标,他走上了城市闯荡之路。他14岁开始就在广州市闯荡,能叫出名来的苦力活几乎都干过,开车、装修等等,最终用打工积攒的钱办了一个家具厂。然而后来因为跟别人做房地产生意,厂子赔进去不说还欠下朋友上百万元巨款。

不甘心失败的龙康广又去上海闯荡,选择从头再来。刚来上海的一天,龙康广在无意间捡到了一样他最想要的东西。

“当时走在上海南京路的商业大街上,走着走着,地下有个红色的钱包,当时我问了一下是谁的,也没有人答应。打开一看,里面有3000多元钱,还有消费卡、身份证、名片等。”

龙康广当时正处于最穷困潦倒的阶段,为了赚钱,他正在四处寻找打工机会。对他来说,钱包里的3000多元绝对是一笔巨款。“当时说老实话,看到那么多钱很高兴,但像这种钱我不会要,瞬间过去我就想要还钱给人家。”

此后,龙康广苦苦找寻失主。在把钱包归还失主时,失主对龙康广拾金不昧的品质深深感动,与他交上了朋友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后来,龙康广得到对方10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还开办了家具公司。

这一百万元让他彻底走出困境,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资金上千万元。资本积累后的龙康广开始有了新的算盘,此时的他也更加尊重自己的内心,那就是回归自己挚爱的农业。

当时我国家具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而农业的蓝海成为各方资本角逐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这是最热爱的农业,而在2005年前后香蕉的投资利润也极高。”龙康广说。

沉浮后的坚守,“三代同堂”降低上市风险

2004年,云南省香蕉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种植主要以散户为主,面积分散、规模小,品种也是当地的传统品种。这一年,龙康广进入香蕉行业,他在尝试种植了200亩成功后,于2005年注册了联大公司,在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承包下4000亩土地,也成为云南省最早一批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种植的香蕉公司。

然而市场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07年,龙康广的蕉园在春节期间集中上市,正常情况亩产能达到4000公斤左右,按照往年每公斤2元的批发价售出,他的4000亩香蕉将会赚到一大笔钱。

然而当年一个无端的谣传,一下子粉碎了他的所有梦想。“香蕉癌症”(香蕉“巴拿马病”)一时间让人们谈蕉色变。当时,面对严重滞销的市场,龙康广的4000多亩香蕉最终有1/3烂在地里,整整亏了900万元。

“一切又回到了起点。”龙康广伤心欲绝,“本来想好好耕耘农业,把它做好做大,但好像一下子破灭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也没了。”龙康广说,这一段时间极为艰难,有时候都能在梦中哭醒。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和邓小平,因为他们在落魄时,受尽磨难后,仍然能坚挺的走过来,这极大的鼓舞了我。”龙康广说,书籍和知识让他更强大,而农业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龙康广现在的办公室不大,但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各式各样书籍,其中更多位置被历史和英雄人物传记占据。

“谣言可畏,但是如果延长或者分散香蕉的上市时间,会不会能改变这个现状或降低风险呢?龙康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自己的香蕉在各个季节分批次成熟,分批次上市。

龙康广开始四处“求医问药”,他最终改变传统种植方法,实施一种叫“三代同堂”的种植模式,准备一年四季上市。三代香蕉的成熟期相隔6-7个月,只要第一代香蕉在种植时有意识的分期梯次去种,就会形成梯次成熟的良性循环。

到2009年,龙康广的新的种植模式开始初见成效,采摘期由原来的3-4个月延长到了9个多月。由于货源稳定,一年四季都有香蕉,龙康广的香蕉也吸引了大批固定的香蕉收购商,并且成功的分散了种植风险,至今,已经多次躲开了广西或者云南上市高峰期行情的低迷。

管理和技术上的提升,也让龙康广面对风险更加从容。此后多年,不管行情怎样,龙康广的蕉园基本能做到旱涝保收。

农业需专心,把匠人精神传递

2011年,龙康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与朋友合伙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种起了黑色马铃薯,试图打造又一个农业帝国。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不熟悉马铃薯行业,行情把握不准,合伙人和管理上均出现问题。这次投资让龙康广赔的很惨,“损失接近4千万”。

以前不管是木材、装潢生意还是香蕉生意,龙康广经营的如鱼得水,这次失败对龙康广的影响巨大。“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再去做。干农业玩的心态不行,投机更不行,农业要的是专业和专心。”龙康广认为,这也是种植匠精神的体现。

龙康广此后更加稳扎稳打,开始对农业行业重新评估,他更加注重学习,特别对于新的领域和不熟悉的领域。“现在联大公司每个月都会派出5个人去学习,公司也会请专家前来培训。”2012年底,龙康广抽身出来再次把重心放在熟悉的香蕉行业,精心管理。2013-2015年行情较好,龙康广把握上市时间也准,他的蕉园大获丰收。

5月21日,龙康广站在千亩蕉园的里,看着自己的蕉园颇为自豪。“我的蕉园位置属于小丘陵地带,空气、土地肥力很好。每年我都极为重视有机肥使用。从一代苗开始,我就注重保持蕉园肥力,平均一年2次的使用量。”已经是第五代苗的香蕉园仍然葱绿,上市期的香蕉和其他蕉园的一二代苗品质和行情相差无几。

在刚刚结束的2016东南亚香蕉全产业链博览会上,在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深圳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田”)联合发起的中国种植匠评选中,龙康广得到业内外认可,获得“中国种植匠”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其执着于香蕉种植的认可,也是对其优质香蕉的充分肯定。

“我现在提供给农户资金和技术,希望带动更多的人追求品质,用匠人精神打造品牌农业,下一步还将重点打造营销渠道,并塑造以香蕉为代表的西双版纳热带特色水果品牌。”龙康广说。

“成功企业就是哪一天负责人不在了,企业仍然可以正常运转,并且仍然运转良好。”龙康广说,企业不应该以一个人的存在而存在,农业从业群体基数大,这方面更为重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都应该传授给更多人。

2016年龙康广又开发了约4000亩新基地,索道、滴灌设施一应俱全,虽然成本每亩达1.2万元,但是他对下半年上市充满信心。从2004年入行香蕉产业,龙康广用了12年时间将蕉园面积从200亩增长到接近一万亩,数量增长的背后,是他对种植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专注香蕉、用心种植,终成“名匠”。

Tags:国种植 龙康广 农业能 香蕉 名匠 责任编辑:阿婆扶我过马路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湛江菠萝行情低迷后,农资赊销危.. [下一篇]惊17年卖了12万吨肥,他是怎样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