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有个小伙不一般,竟把自家葡萄卖到新疆吐鲁番
2016-08-13   来源:抚州农批网  作者:桃桃   字体:【 】  浏览:54次   评论:0

说起葡萄,大家都会想起新疆的吐鲁番 ,但在山东莱阳却有个年轻人,把自己家种的葡萄卖到了吐鲁番,他是如何办到的?

  • 大学毕业,回乡创业

王一村是山东莱阳人,从来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却决定回乡创业。在莱阳种梨的人很多,王一村所在的谭格庄是莱阳最穷的地方,因为山多地少,并不适合梨树种植。虽有部分村民种葡萄,但不成规模,且品种老旧,经济效益也不高。

要想在多如牛毛的葡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王一村这样的愣头青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上海玩, 一个惊喜的发现却让他有了新的思路:“我们去了观光、旅游性质的葡萄园,看到有一些新品种,价格很贵,三四十块钱一斤。而且葡萄园各方面都挺先进,技术也都挺好,经济效益应该挺高,我当时就挺感兴趣的。” 从上海回到家之后,上海的葡萄种植模式就一直在王一村脑子里面萦绕。当地地理位置、经济、消费能力和上海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能否成功的引过来呢?

夏日的一个晚上,下定决心的王一村找到自己的父亲,寻求帮助。没想到父母很支持,给了他20万元创业资金。得到父母的肯定,事情就算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父亲的帮助下,王一村回到老家山东省莱阳谭格庄镇小水岔村承包了60亩土地,20万的创业资金一半用于基础建设,另一半全部用来买了葡萄苗子。

  • 种葡萄困难多多

不过,搭起了藤架,王一村才发现,种葡萄的困难,远比他想象中要多。一开始种的时候,浇水、施肥都不太懂,全要请教别人。生长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很多苗生了病甚至死了,为了给树苗治病王一村开始在网上查资料,并且亲自跑到青岛农业大学去请教相关专家,还买来成捆的农业专业书籍,没日没夜地学习、钻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床边总是排放着一摞葡萄种植专业书籍。理论上的学习加上实践操作,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技术上有困难,找老技术员们询问,或者查看相关的书籍,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面对质疑和不信任,没有强大的心理怕是撑不住的。王一村当时到上海买来苗木,这些新品种四五块钱一棵,远远高于常规品种。而在当地,苗木很便宜!新品种的价格让村民大吃一惊。另一方面,王一村从来没种过地,大家质疑他盲目搞创新。还有就是很多人觉得他一定是被骗了,等着看他的笑话。

  • 葡萄成熟时,收获多

新品种的引入,让村里的乡亲们开了眼,也给王一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新品种口感好,市场价格攀高。2008年,王一村的葡萄园年产60多万株葡萄苗和8万多公斤葡萄,销售额达到100万元。种一亩地的经济效益是原来种普通品种的两三倍,确实能给种植者带来实惠。2009年,王一村的葡萄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村民们便涌入他的家门,想要加入合作社。

有了成功种植经验,也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王一村的葡萄种植业越做越大。他萌发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不仅要让自己的葡萄园结出葡萄,还要让自己的葡萄园开辟出另一番天地——葡萄苗木繁殖。到现在为止,王一村的的宇琳葡萄合作社已经吸引了近200个农户成为社员,已经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葡萄苗木基地之一。他自己拥有60亩葡萄苗木繁育基地,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年带动农民创收1200多万元

  • 致富经验总结:

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王一村之所以能够成功,源于他的勇气、眼光和坚持

在旅行中学到了新的经营方法,从未种过地的他却敢于尝试!即使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他也不放弃。经营一个项目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王一村请教专家、自己看书、上网查阅资料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把自己变成了专家。当大家都在跟风种葡萄的时候,他却开始搞葡萄苗木繁殖,延长产业链。

这一切,都是他有现在成就的关键。

实习编辑:程玲华

编辑:孟然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Tags:鲁番 责任编辑:桃桃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无人机飞一圈,喷药转眼就完事! [下一篇]鱼光?渔光?什么光让百亩利润30..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