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编带您认识一位高人。他通过搞绿色养殖,把地处偏远景色秀美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他的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克服交通不便的障碍?又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吆喝出去的呢?我们一起走进陆忠海的养鸡之路。 

1.绿水青山变致富财宝 贵州省安龙县牙皂村,这里山高林密,自然风景很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也正是这一片高山密林挡住了山里人的眼界,成为影响这里致富的障碍。 不过,如今再走进这片山林,看不见过去荒草丛生的景象,反而多了鸡犬相闻的热闹气息。这一改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沿着一条新开辟的毛路向山间行驶片刻,一块宽阔、平整的场地豁然出现在眼前。鸡舍坐落在场地周边,院坝上、树丛间,随处可见结对觅食的鸡群,在鸡舍旁边,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忙着给鸡添加食料。 
他,就是牙皂村坛子厂林下养殖场的创办人,退伍军人陆忠海。 陆忠海我们喂料这块主要喂的是薏仁米,加谷糠和包谷,混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我们绝对没有喂饲料,在喂的这块比较健康。 2.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2004年,陆忠海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外打拼。去年6月,陆忠海回到家乡投资12万元,与人合伙在牙皂村坛子厂承包30亩山林。他们开山路、平土地、建鸡舍,办起了养殖场,正式开启了返乡创业路。 陆忠海:退伍回来之后做过管理员,也做过销售,但是总觉得打工不是件长久之计。恰好赶上国家的这种好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刚好之前也接触过养殖,有一些基本的技术,所以我们就办起了养殖场。 
3.想着容易做着难 真正把养鸡场子办起来,陆忠海才发现,自己之前掌握的那些养殖技术根本不够用,尤其鸡苗更需要得到精心的呵护。散养鸡经常遇到被飞禽走兽吃掉,野外走丢了,得病等很多问题。 于是,陆忠海多方查找资料,到各大养殖场调研、学习,努力提高养殖技术。陆忠海吃住都在山上,白天为鸡苗喂食、喂药、打扫卫生、做防疫和保暖等,晚上还要起床几次到鸡舍进行巡查。 陆忠海:我们小鸡苗是在冬天进的,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停电,因为停电的话保温灯开不起来,一停电就会发生小鸡堆在一起取暖,在下面一层的小鸡就会被上面一层的鸡踩死掉,每一次看到有小鸡被踩死是最心痛的一件事。 
4.功夫不负有心人 如今,在陆忠海的精心照看下,最初引进的4000羽绿壳蛋鸡已经开始产蛋,1000羽本地土鸡也已经由小鸡苗渐渐长成了成年鸡。由于鸡的肉质鲜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不过,陆忠海也意识到,想要把项目做大,单靠自己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开发更多的林下养鸡场地,得有更多的人支持。于是,陆忠海牵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农户入股,参与分红,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林下养鸡经验分享给村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牙皂村的陆光修就参与其中。 村民陆光修:我是养鸡户,现在养的有400多只鸡,牙皂村养鸡合作社提供的鸡苗400多只,他们给我们按时间来做技术指导,现在鸡已经有三斤多了,可以出卖,并且效益还好,也在下蛋,绿壳蛋。 
5.坚持绿色就是自己的特色 眼看着养鸡场的经营日益步入正轨,陆忠海也没有闲着。因为山大林密,地处偏僻,把自己的鸡卖出去就不容易,要想卖个更好的价钱就更难。这是陆忠海一直琢磨的事。上网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后,陆忠海决定在产品特色上下功夫,让自己的绿色、生态养殖路走得更宽、更远。 陆忠海:我们会建一个孵化基地,主要以我们本场地当中的绿壳蛋鸡为种鸡,再引进本地土乌,就是土鸡中的乌骨鸡,这个品种也比较好,主要做一个优良品种,然后孵化基地孵化出来之后,小鸡苗可以满足我们本身养殖场的一个养殖。
小编总结: 林下养殖,这和现在国家倡导的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理念吻合,做这类项目就会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起步就有优势。 陆忠海跑销路,并不是单纯在找人、找市场下功夫,而是从自己产品的特色下功夫。这“反其道行之”的思路也值得大家借鉴。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好产品,用品质为自己代言。希望陆忠海把绿水青山变成宝的致富路子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实习编辑:翟玉宁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作者:头条号 / 致富帮 链接:http://toutiao.com/i6315617028765909505/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