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土地流转成本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抬升,选择在口粮基本自给的情况下,通过国际贸易调剂余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少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向海外,像候鸟一样跨国种地。那么,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朋友来说,中国农业“走出去”具有怎样的优势和弊端呢?当中又存在着哪些风险与机遇呢? “走出去”有哪些益处? 一 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入 由于地广人稀,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等地可以以极为低廉的成本租赁很大的土地规模;由于土地大多未经开垦,土壤肥沃,加上阳光充沛、雨水丰沛,也不用施太多化肥,就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同时,俄罗斯当地人并不太愿意从事农业种养殖工作。我们就算不去承包土地,只是办理临时劳工签证,给农场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也能达到5000元人民币左右,高于在国内城镇务工的平均水平了。 
二 弥补国内市场的缺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不少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前往俄罗斯租赁土地,种植大豆、小麦和蔬菜大棚,每年我国都有一部分小麦和大豆从俄罗斯进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的市场缺口。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看来,中俄两国国土相邻,在农业合作方面互补性很强。陈锡文组长:“俄罗斯是一个国土非常辽阔、耕地和潜在耕地数量非常巨大的国家,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俄罗斯作为很多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方,可以对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中国相当数量的小麦是从欧洲来的,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大粮仓,可以提供很多小麦的出口。俄罗斯农业现在相当程度上供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比如据我所了解的,新鲜疏菜在俄罗斯很多地方的供给就明显不太充裕,甚至有所短缺。但是我也了解到,不少地方,很多中国农民愿意到那里种蔬菜,之后直接卖给俄罗斯,满足俄罗斯市场,这方面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三 实现技术援助 同时,我国东北还有不少大型农业企业去非洲开垦拓荒。以黑龙江垦区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为例,从2013年开始与安哥拉签订为期3年、规模为20万亩农业合作开发项目合同,带去了先进耕作农艺和田间管理技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长安教授就对这种尝试很有感触:“我们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还是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特别是像非洲的一些地方,咱们中国的农民在粮食的种植啊、开发啊等等方面其实也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这种海外种地的方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输出劳动力、输出我们中国的一些种植方法和技术等等这些功能。” 非洲国家购买技术,提高耕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中国农场前去耕种,收益归中国所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可能潜在的农产品供给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海外种地目前更多还是一种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农民投入其中不乏机遇,但也同样存在风险。 “走出去”将面临的风险 政策性原因: 1俄罗斯 2013年1月,俄罗斯政府列出一份名单,鼓励越南、新加坡、泰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相关投资,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移民工作许可证发放的比之前少了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对于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担心国外更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会冲击影响到本国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我国农民耕作土地,只要天气允许,一年要种好几季,而在俄罗斯等地,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多,出于对土地的保护通常只种一季。 
所以在俄罗斯人看来,租给中国承租人,租期结束后土地质量会下降,不适宜再开展种植。所以,他们才会更愿意把土地租给日本、韩国、新加坡人进行投资。不过,随着近两年俄罗斯经济不景气,用工成本一再抬升,农产品供给不足,他们又重新表现出了对中国农民极大的热情。对于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前景,陈锡文组长也特别强调,两国政府之间需要在政策、法律和农产品标准化方面展开更多磋商,才能实现长期共赢。 2阿根廷 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农企“走出去”,但各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配额是不固定的,这也是一种风险。比如,阿根廷对于出口大豆要征收44%的关税,企业要把大豆输送到中国,基本无利可图。产品运不回来,在当地又没有市场消化,企业就只能赔钱了。 同时,在国内种植大田作物的话,有国家制定的保护价格托底,还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保护性补贴。但是在国外,这些统统都没有,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也没有农业保险,这些都是在操作环节可能碰到的风险。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去海外种地也是一块烫手山芋,看起来很美、有利可图,但也潜藏着诸多深不可测的风险。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确保收益的最大化呢? 如何把风险转化为收益?——“抱团取暖” 所谓“抱团取暖”,是指与其自己办签证跟随中介以劳工形式出国,倒不如和农业企业进行合作,跟随企业赴海外种地。对外经贸大学李长安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目前我国农民走出去的情况来看,不是集团作战的方式,规模总的来讲还不是特别大,在合作的方式上还是比较单调的,从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还是应该采用和现代企业合作的方式比较好。采取大公司的、现代企业的方式去合作有哪些好处呢?一个就是声誉会比较好,在和目标国的政府进行谈判、租种土地的时候,有一定的信誉度,也有利于今后稳定的发展,另外在和目标国谈判的时候,也有利于处理好一些关系,因为很多国家对于劳工的雇佣有很多限制,如果是零散出国的话,非常容易引发一些纠纷,包括劳务纠纷和冲突等等。” 
从长远来看,中国农民跟随企业一起到海外种地是趋势。当然,随着中国农业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在某一领域的比较优势愈发突出,未来也将有机会在国际合作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小编说:农民无法判断中国与目标国之间能否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选择能够确保长期获益。但是如果与大型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农民需要自己面对的风险就会小很多,也希望大家在考虑海外种地时,能够思虑周全,选择合适的途径! 实习编辑:王婉媚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