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村妇女年逾五十再创业,轻松年入十几万
2016-07-29   来源:德州农批网  作者:度娘   字体:【 】  浏览:40次   评论:0

有句俗语叫“不蒸馒头争口气”,是说凡事都得努努力,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五十岁开始创业,蒸馒头蒸出了门道,一年实现了十几万的收入。这位叫胡万钰的老人,究竟有什么样的致富经验呢?

一、馒头店的日常

胡万钰是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镇胡耳村人,每天中午12点半,她都会准时走出家门,来到位于雷河镇胡尔村街道的馒头店,在换上工作服后,就开始熟练地和面、切面团、包包子,并将它们一个个地放入蒸笼里,不一会儿功夫,十几屉馒头和包子就做好了,就等着上锅蒸了。第一锅蒸出的馒头早在上午七、八点钟就卖完了,这个时候的馒头是第二锅。

周边的退休职工说:“这馒头自做以来,我吃了几年了,我每天都吃。从2010年开始,我可以说早上和晚上,每天两顿。”

二、从一穷二白到年均十几万

30多年前,20多岁的胡万钰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不解,毅然嫁给了同村因公致残的青年刘长春,在当时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她说:“当时没想那么多,他只有一个姐姐,爹妈去世的早,他又没得胳膊,我不管他没得人管他。”爱情的甜蜜过后,生活的压力随之而来。家里唯一的劳力没有右手,各种粗活、重活压到了胡万钰的肩膀上。割麦子的时候,别的人家只要一个半天,她却要割上一天一夜。

就这样过了30年,为了让全家过上好日子,年近花甲的胡万钰靠着自己的手艺,办起了小型的馒头做坊,现如今,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而她的馒头也成为了村民和当地职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三、为什么开馒头店?

胡万钰有开店的想法是在2010年,两个女儿都分别结婚组成新的家庭,胡万钰说:“他们的娃子还小,他们在京山打工挣不到好多钱”,自己吃了一辈子的苦,不想再让孩子吃苦。但胡万钰的大女儿刘敏,考虑到自己母亲年事已高,不愿意她再过度操劳。胡万钰却相当地执拗。

据刘敏介绍:“我妈说,打工还不如自己开店,当时我问她开什么店,她说做馒头,然后我们就开了一个馒头店。手艺是我妈她自己教的我。”

四、馒头店的未来

就这样,小小的馒头店开起来了。胡万钰亲自操刀,她说,面粉和水的比例是多少,酵母放多少,这些都是经验,稍有不注意,做出来的馒头味道就不一样,正是因为胡万钰的这份细致和耐心,她的馒头很快得到了周围人的好评,也在当地工业园周边的几个工厂都小有名气。她和这些工厂的食堂签订了合同,专为他们供应馒头。

回想当年自己固执的要开馒头店,胡万钰只有一句话:“我也是个要强的人,混穷了怕人家笑话。”

对于未来,胡万钰也很有信心,她想把自己的馒头店做的更大一些,争取能够注册一个品牌,再引入工业化的管理和流程,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自己的馒头。

小贴士致富经验:

1、创业不怕晚。五六十岁一样能够创业,当然这个时候就要想好,自己能做什么、能从事什么行业。胡万钰选择做馒头,也是因为自己有这个经验和手艺。

2、司空见惯中也有可以抓住的商机。简单的蒸馒头都蕴含着很多商业道理,要学会从简单中找到财富之路。

3、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得到别人的信赖,质量是第一位的。无论我们在营销方面下多大的功夫,都不能忘记了最初的东西。

4、胡万钰的营销手段也挺高明的,她瞅准了周围的工业园区,与这些工厂的食堂签订合同实行订单销售,就能保证每天的量,而这也是长久的销售策略。

5、像胡万钰说的,谁都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也要格外地努力。一方面鼓励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获取财富;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社会,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进步,才能追赶得上别人的步伐。

实习编辑:曹越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Tags:农村妇 五十 松年入 责任编辑:度娘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兔粪种地更高效,七彩马铃薯更叫.. [下一篇]精彩节目抢鲜看!“八一建军节”..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