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咸宜的蜂蜜是不少人最初甜蜜的记忆,也是许多家庭必备的饮品。小小的蜜蜂酿蜜,想要挣大钱,还得有高招。如何让传统的产业变出致富的新花样?咱们这就到湖北宜城去认识这么一对父子,看他们如何养蜂酿蜜卖出高价的。 
土方养蜂,质量产量差 
今年63岁的农民谭士明,家住湖北省宜城市七里村,他20岁时就学会了养蜂,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常年坚持养蜂六七十箱。谭士明养蜂用的是传统方法,质量、产量都不高。过去的养蜂人,无论是在蜜源筛选还是生产销售上,完全没有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一般从蜂箱将蜂蜜提取后就直接装在铁桶里,买蜂蜜的人也大多是用饮料瓶或陶罐装。 子承父业,寻求新模式 
因为质量不高,产量不多,一家养蜂户生产的蜂蜜也只能在村里和周边销售,基本没有出过县城。谭士明的儿子谭金涛,曾经在广东、浙江一带打过6年工。后来,谭金涛回到家乡成家,选择继承父亲的养蜂业。在外面长了见识的谭金涛知道,父亲用传统方法生产蜂蜜,产量质量不高,又没有品牌,经济效益也不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内外结合,彻底革新 
可是,向父亲拍胸脯承诺容易,真要改变几十年来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还必须得有一套详细的办法才行!谭金涛接手父亲的甜蜜产业,他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彻底革新。 对内成立合作社,抓品质 
对内,谭金涛联合老父亲的几位同样养蜂酿蜜的老伙计,成立了17户组成的合作社,把国家对蜂蜜食品的安全质量要求传达到每一个养蜂农户,帮助蜂农在生产蜂蜜过程中提高产量和质量。 对外跑市场,注册商标 
对外,谭金涛跑市场,建立了远至山东、浙江的实体销售网络。他还通过建立网店,向全国销售。2014年,他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金蜜香商标,购进先进的蜂蜜灌装生产线,将合作社社员生产的蜂蜜灌装后贴上“金蜜香”商标,统一的价格,统一销售。 收益直线上升,革新仍未停步 
内外结合的改革,好像给谭士明传统的蜂蜜事业打进了一针强心针,迅速活力四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益直线上升。不过,谭金涛的革新并没有就此停步,他开始尝试更大胆的计划,那就是走出去。谭金涛通过市场调查,摸清全国蜜源,及时组织社员赶花季,在各大花海之间奔忙。辗转各地赶花季,质量产量双提升合作社社员张仁学跟着谭金涛辗转各地,慢慢地认可了谭金涛的方法。 张仁学告诉记者:我们本地在油菜花完了之后,一般都北上,去武当山,武当山完了之后上陕西,赶洋槐花。我们主要是把它的质量要搞好,品牌要搞出来。谭金涛努力给社员提供丰富的蜜源,不仅保证了质量,还帮助养蜂农户将每箱产蜜量从六七十斤提高到一百多斤。按每箱提高产量50斤计算,一户养蜂70箱的农户就能增加产量3500斤。 谭士明看到儿子谭金涛的努力,确实给乡亲们带来实惠,满满的都是欣慰。 致富点睛 经验加见识,稳扎稳打 老一辈农人的生产销售的方法和经验,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并没有考虑到挖掘市场。而年轻人则一直想寻求突破和改变,更重视市场和效益。经验与见识的组合,确实有可能发挥能量挣大钱。 品质加品牌,有里有面 联合成立合作社,这可不光是为了扩大规模,更是为了统一生产标准,来提升农产品质量,然后能用统一的商标,卖出统一的高价。没有好的品种保证,销售就是困难。注册商标,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是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好产品。好品质+好品牌,有里有面,致富就不是难事了。 实习编辑:曹越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王慧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 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作者:头条号 / 致富帮 链接:http://toutiao.com/i6327471802041762306/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