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致富带头人的时代责任
2017-02-23   来源:甘南农批网  作者:霞姨在哪儿   字体:【 】  浏览:62次   评论:0

在阜新涌起的现代农业发展大潮中,一大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勇立潮头,成为示范带建设的项目“领队”和实践者。

我们始终把农民致富带头人誉为“领头雁”——头雁奋飞,雁声阵阵;今天,这样的“领头雁”被赋予了时代内涵,肩负着时代重任,他们需要有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富裕一方意识,引领雁阵飞得更高、更远。

在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3 年中,阜蒙县等县区搭建培育“致富带头人”等载体,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和组织村干部及动员种养大户创办各类合作组织,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236个增至3877个,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果品业诸多领域,带动17.4万农户增收致富。现代农业的示范效应在示范带内455个村全面显现,村民足不出村便会看到农业的重点项目,起到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示范作用。

对于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界定,应该给予多元化的理解。尽管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是农民致富带头人的主体,但示范带建设中或非示范带规划内涌现出的带头人不再囿于村干部,有的普通农民因为头脑活络率先致富,成为村屯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核心人物;还有在外务工者回归谋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工商界人士转行入乡从业等。他们所以成为新一代农民致富带头人,是因为具备了建设现代农业和带富一方百姓的基本素养。

新一代的致富带头人,需要有富裕一方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记者曾采写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牵牛人”李万权。阜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打造的“政银保”融资平台,较大的一笔200 万元个人贷款就贷给了他。

李万权是当地的养牛大户。他把大批的架子牛从内蒙古大草原“赶”回来,带动农户育肥后,又把牛“ 赶”到山东、河北、河南去卖。就这样牵来赶去,让北甸子人的腰包鼓了起来。2014年,李万权牵头成立了权超肉牛养殖合作社,他表示:“贷了200万元,就能带动50 户。”——这是北甸子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张海峰是阜蒙县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屯人,憨实而睿智。他早年外出搞建筑,面对建筑业的经营困难,就早早在家乡承包了荒山;又抓住示范带建设的政策机遇,把畅想生态家庭农场建在了去往三塔沟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上。他说,农场仅一个“农家乐”在旺季每月收入可达30万元,但光是自己赚钱不行,得让流转给他土地的60余户村民、100余农场务工者都有可观的收入。——这是外出创业者回归故里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在阜蒙县,讲农民致富带头人都会提起“感动在基层”人物张庆年和敖凤云等。他们都是村民眼中最可信赖的“头儿”。

张庆年是媒体上的“熟人”——于寺镇官营子村村委会主任,由他领办的家庭农场和农机合作社规模和实力均在全市前列。他撇家舍业,带领村民在祖辈留下的田地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走上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阳光大道。

作为太平镇新邱村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敖凤云面对唯一的荒山、荒沟资源,想到了养奶牛这招棋。为了走好这步“棋”,他竟火冒三丈地闯进了县委办公室。村民们说,没有敖书记这番“神跑”,新邱村的奶牛业八辈子也干不起来……

在村民的眼里,这些人都是村中的能人。能人,如果把心思用在带富为民上,就是时代需要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这样的人,恰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基因”。

新一代的致富带头人,需要有市场经济的产业意识和竞争精神。

记者曾在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听到东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丽萍的一番话:“这个镇的镇村领导肩膀上沉甸甸,一头挑着农民,一头担着企业,非要搞成个产业不可。”

事实上,没有任何上级给东六家子镇下达命令要搞产业基地,基地的横空出世是该镇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凭着干事创业的自觉,“无中生有”创造的经济奇迹。该镇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已被确定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彰武县哈尔套镇富有村是阜新市“美丽乡村”之一。站在富有村的田埂上看,附近都是白花花的暖棚和冷棚。村党支部书记王洪说,前面就是哈尔套大集,镇里号召各村在大集周边建成万亩连片的棚菜区;哈尔套大集是辽西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要把果蔬产业搞起来,在大集上多卖哈尔套的物产,让哈尔套大集的产业再延伸。

阜蒙县北部的福兴地镇原本不在示范带的规划之内,而万亩棚群如何起于福兴地,成为设施农业发展最快的地方?原因种种,包括镇村干部强烈的带富意识等。其中,在果蔬的长远销路上,福兴地的镇村干部想到了一处:还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果蔬直接卖出去收益多,而且这样的农产品要往北面卖,因为那里的气候条件不易搞暖棚,冷棚也只能干3、4个月,越往北越“缺货”。

2014年11月28日,该镇十家子村村委会主任冯国良等镇村干部一行7人从阜新出发,先到满洲里,归途经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顶着小雪去,冒着大雪回,收获两个成果:一是西红柿可经满洲里口岸向俄罗斯出口;二是尖椒等果蔬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北批发——市场意识跨越了国境。

由单纯的发家致富到整体的产业发展,由过去的找市长到现在的找市场,这样的变化在致富带头人身上滋长,积聚了阜新现代农业“火车头”的牵引力。

新一代的致富带头人,需要有改革创新的科技意识和融合精神。

一次县里开会,留着平头的冯国良和张庆年相邻而坐。他们有些气不过:“为啥山东寿光把菜都卖到咱家门口了,自己却种不出来?为啥人家把设施农业搞到‘一丈’那么高了,咱连‘一尺’都没有?”

无独有偶。2016 年4 月28 日,阜新镇他本村千亩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园里开了个“蟠桃会”,与会者不是群仙,而是科技人员。因为,那种老红色的油桃缀满了“科技”的枝头。

转化园隶属阜蒙县顺发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5 年。我市科技共建单位辽宁省农科院在阜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布了很多实验点,转化园位列其中,省农科院24 人的专家团队在此全程技术指导。市农委副主任吕俊军是“老林业”,对省农科院在这里的实验效果赞不绝口:“树莓原来亩产300斤,一年工夫就搞到上千斤,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分量。”

还是这个合作社,不光有科技意识,还有融合发展的时代精神。2016年6月3日,旧庙工商所颁发营业执照,标志以顺发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阜蒙县振兴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其后,联合社相关的本镇3个村的“头儿”齐聚一堂。桃李村党支部书记张雷说,今后树莓种植要采用包括农机具在内的“五统一”;他本村村委会主任马献明表示,树莓商标、原产地之类东西就用我们顺发合作社的,必须是一个标准;平安地村村委会主任李圆圆坦言:我年轻,今后多想点深加工和开拓市场的事……春夏之交,阜新镇的树莓产业在3位农民致富带头人的商谈中诠释着未来。

站在关山风景区的山顶,不要误以为山下白亮亮的一片是水库,那是阜蒙县大巴镇车新村的冷棚葡萄区。

车新村在冷棚葡萄建设之初最头疼的是资金问题。是找市长解决问题还是在市场中寻求合作?在市、县、镇的支持帮助下,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山领办车新村喜日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共同闯市场。经市扶贫办引荐,阜新金亿亨公司先后两次共垫资300余万元,帮助车新村74 户贫困户建设冷棚葡萄560 亩。项目户亩均1.5万元以上的纯收入,与大田作物因旱灾绝收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农户发展冷棚葡萄的主动性;冷棚葡萄的产业趋势,反过来吸引“垫资”企业自主投入,搞起工厂化的冷棚葡萄园。如今,车新村以特有的发展模式成为阜新现代农业“示范带上的扶贫示范点”……

市场纵深有多大,开放的广角就有多宽;创新的脚步有多快,共赢发展就有多丰富。时代的进步折射于每一个产业链条和在这个链条上有作为的人。

就是这样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在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中成长起来,成为加快阜新农业转型升级的中坚,成为引领阜新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坚,成为推动阜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

Tags:富带头 时代责 责任编辑:霞姨在哪儿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80后”农民试水新农业 [下一篇]扎赉特旗发展设施农业带动农民致富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