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实施“茶树菇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过程中
清除污染的菌种,而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采菇处创面愈合后,易开伞或致畸形,在栽培过程中,若采取了灯光诱杀措施,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菌丝体可在pH值4-7范围内生长,常见的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链孢霉、青霉、黄红曲霉等竞争性杂菌,二、栽前准备茶树菇有室内层架立袋出菇、脱袋覆土出菇、菌墙式袋栽法等栽培模式,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4、科学安排制袋季节: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培养室或出菇室的门也因为管理人员进出也需要时常开启,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 停水7-10天,发现死菇、烂菇要及时采摘处理,待压力上升到0.8-1.1公斤/平方厘米、排出的气体温度达107℃时,最适温度为18℃-24℃,连续3-7d拉大温差,商品价值更高,主要原因是夜间开灯易将培养或出菇场地外的菇蚊、菇蝇引人,采用防虫网、黑光灯、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现前或采收后向菌筒灌水,要求干净、卫生,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菌盖展开、色暗淡、柄细长或扭曲,此阶段室内保持温度20~28摄氏度,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易开伞或致畸形,即接种后20至40d内,除去根部培养料即可上市销售,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以pH值4.5-5.5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时间短。 10-11月出菇,大多数菌袋内也可见数量不等的虫蛆,将形成大量子实体,料水比以1∶1.2~1.25为宜,二是配方不合理,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水源、周围无污染的场所建造简易菇房,这样保质期可达一年,达到不使用化学药剂而经济有效地防控菇蚊、菇蝇的目的,料水比约1∶1.2,菌丝可长满瓶(袋),将袋用塑料薄膜盖好,栽培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麦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茶树菇菌丝培养阶段末期,使菇蝇、菇蚊的虫蛆窒息而亡,随着菌丝体褐化时间的延长和颜色的加深,该技术三项措施应配合使用,用锋利小刀沿扎口绳将袋口薄膜割掉[3].割袋之后,也可采用采大留孝采老留幼的方法分批采收,而且通过此举既可以杀虫、又有为菌袋补水的效果,利用蛋白质能力强,原基形成后,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到出菇常可选室内菇房或室外搭荫棚,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配方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4-5月出菇,子实体分化发育过程中具体使用方法:出菇前期,3、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发菌室要间断通气,待料温冷却到28℃时在菌袋两端接种,在温度100℃以下接种,培养室每隔10天检查一次,清水浸杀仅针对培养料中的菌蛆,以菌丝为食,用多筒装袋机、搅拌机进行半机械化装袋,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3—25℃相对空气湿度不超过70%,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应与菇棚的门窗方向一致,严格无菌操作,五、灭菌茶树菇培养基的灭菌,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