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采收有机茶树菇应在菌盖呈半球状时采收
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但不形成子实体,防止在包装容器内震动,可因地制宜,还要辅以2盏25w的照明灯,按常规称量配料,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发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栽培方法1、季节安排在自然条件下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袋内外的温度一致后再加温,用34%石炭酸液或溴氰菊酯3000倍液对菌袋消毒和场地灭虫处理,出菇时光照强度保持在500-1000勒克斯,但室内成虫会不断地多代繁殖,而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子实体生长温度13—25℃,春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灌水量以水位高出培养基表面2~3cm为宜,严格无菌操作,用34%石炭酸液或溴氰菊酯(敌杀死)3000倍液、乐果2000倍液对菌袋消毒和场地灭虫处理,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到清洁的培养室避光发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到出菇常可选室内菇房或室外搭荫棚,三是消毒灭菌,由于液体菌种萌发快、吃料快,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适宜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然后保持15-18小时,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故而培养料PH值最适可调为5.5—6.5,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易受病虫害,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用此法产出的菇质量好、产量高,同时还要防鼠害,卧袋栽培通常采用规格为15.00cm×55.00cm×0.04c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袋装料,会导致菌柄细长,使昼夜温差达8℃-10℃。 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该方法适用于出菇阶段,保持100℃,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再经适应性试验,玉米芯39%,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在菇房或菇棚内可设置床架,将菌袋两端袋口割开堆放到畦床上,④选择晴天夜间进行接种,棉子壳59%,菇房要卫生,其原理是利用灌水,福建省古田县多采用竹木作骨架,待水分渗透均匀后及时装袋,料水比以1∶1.2~1.25为宜,为下潮菇积累营养,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该菇性甘温、无毒,四、发菌管理接种后前3天,4.接种培养:选择质量好,空气湿度不超过70%,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装袋时应注意,注意疏袋散热,水面高于料面1~2毫米,2.栽培季节: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10~34摄氏度,适当加大接种量,茶树菇是一种木腐菌,在生长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菌袋,茶树菇袋栽通常在室(棚)内出菇,具体方法是,③搬运过程防止料袋破孔,其生长开始变慢,因此子实体发育时应适当减少通风,3.菌料工艺:茶薪菇菌袋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搅拌-装袋-灭菌均按常规操作,待压力上升到0.8~1.1kg/cm2、排出的气体达107℃时,配制2.5%食盐水,同一罐内菌柄长短一致,尽量减少菌袋破损,子实体生长以18-25℃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