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耳闻河南郑(州)开(封)大道中牟段的草莓采摘是郑州市民节假日好去处,腊月二十三,记者驱车前往,亲自体验了采摘的乐趣,感受了农民增收后的欢天喜地。
从郑州沿郑开大道一路向东,进入中牟县境内,路两边随处可见“自选自摘鲜草莓”的招牌,招牌下坐着的农民不停向过往车辆招手揽生意。进入官渡镇党庄村,一座挨一座的大棚,种的全是反季节草莓。掀开大棚,棚内绿意盎然,一垄垄地膜上红果绿叶儿,很惹人爱。摘一个放在嘴里,入口软滑,清甜可口。
走进一座大棚,女主人告诉记者,她叫耿利芳,她家掌柜的叫胡趁印。她这一亩草莓大棚去年9月才搭起,建棚花了1万元左右。元旦前开始采摘,上个月卖了5000多元,要不是前一段时间气温低,收入还会高。采摘将持续到4月初,估计能净挣1万元,正反算都比过去种花生划算。
问及种草莓的感受,耿利芳感叹:“现在逢双休日,郑州、开封的人都开车来采摘。去年春节最火爆,采摘的车在路边停了几里长。大棚里刚泛红的草莓都摘走了,1公斤40元不还价!就是看别人种草莓收入高,俺家掌柜才下决心种一棚试试。早种两年就更好了!”
胡趁印告诉记者,官渡镇和周边乡镇过去位置偏僻,沙土地适合种大蒜、花生和红薯。2006年年底郑开大道通车后,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商机。他在村里率先搞起花生、红薯加工,生意一直很红火。这几年,看着别人搞草莓采摘收益不错,他家去年也建起一座棚,就是想把增收门路拓宽些。现在看收入不错,计划今年再建3座棚。
临别时,胡趁印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正面印着他的名字和电话,背面印着经营范围。他补充说:“俺这红薯粉条和花生油都是自己种自己加工,绝对货真价实,欢迎团购,假一赔十。更欢迎你们来俺大棚采摘过大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