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3 日,在广平乡于海子村村民李树俭的“中华鳖”繁殖大棚外,横七竖八地停满了外地购鳖的水氧车。李树俭尺量、查数、甄别、点钱,忙得不亦乐乎。“俺这些‘鳖宝宝’,以野生中华鳖为亲本,经多年选优淘劣培育,是纯正的黄河流域中华鳖。”李树俭忙里偷闲高兴地说。为提高野生饲养的纯度,他在甲鱼饵料上大作文章,即把鸡粪、猪粪沤熟发酵,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甲鱼水塘里。同时,他又用青饲料养水螺,让500克以上的甲鱼吃肉食丰富的水螺,从而满足了甲鱼野生食的要求。浮游微生物、水螺营养价值高,产出的甲鱼品质接近天然野生,成品甲鱼售价在每千克150~200元,并且供不应求。目前,李树俭的养殖场年销售成品鳖5万只、幼鳖10万只,年产值300万元,并建起了聊城市科淼甲鱼研究所。在他的带动下,周围5个乡镇有200户农民从事中华鳖饲养,每户年收入3万元。
狐狸在家养
谈起洪屯乡朱湾村的朱伯祥,附近群众都对他十分了解。他从1986 年就开始养狐狸,二十几年来,他一直以狐狸为伴,钻研出一整套养殖、加工、销售的“狐狸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目前他养殖有蓝狐、白狐、水貂等多个品种,最多时存栏量达4000多只,河北、河南等地的客户都纷纷上门收购。在朱伯祥的带动下,朱湾村周边已有狐狸养殖户600余家。
满林土鸡跑
土鸡林中放“林中养鸡,不但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鸡也很少得病;鸡吃虫子还能减少饲养成本,预防树木虫害,鸡粪还能当育树的肥料……人家称俺养的鸡是‘生态鸡’!”5月1日在冯屯镇王老苗圃枣园里,今年69 岁的陈大妈乐呵呵地说。据了解,陈大妈在枣园里放养了1000多只鸡,其中500多只母鸡已进入产蛋期,平均每天产蛋高达25千克。由于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可观,预计今年纯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而且鸡在果园里吃虫吃草,可节约中耕除草的人工费,鸡粪肥树节约化肥等成本5 0 0元。林养鸡,鸡育林,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目前这种“以林养牧、以牧促林、林牧结合”的生态发展模式,正被该农民广泛采用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