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前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冯华栋像很多刚走出大学的天之骄子一样,怀着“比天高”的梦想南下打工,从一座陌生的城市,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从一个岗位,跳槽到另一个岗位。
如今的他,会在夏天的烈日底下,光着膀子穿梭在池塘田野之间,吃苦受累,晒到黝黑,却心内淡然。
冯华栋用了3年的打工时间,在“社会大学”中学会对他而言很重要的一堂课——沉得住气,放平心态。如今被孟津县推选为“创业标兵”的他,也许能用自己的经历,给那些还徘徊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学子一些启发。
◎找工作不难 难的是干好
记者:你大学读的专业,当时来讲好对口就业吗?你的同学们如今都在做什么?
冯华栋:大部分同学现在都在做饲料、鸡场、猪场之类的。基本上也都算对口吧。
记者:那你们中,是打工的人多,还是创业的人多?
冯华栋: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都在打工,我之前也是在打工。
记者:你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怎样的?和专业有关吗?
冯华栋:没有关系,我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大学毕业后我一直都没有从事过跟农业相关的工作。当时心比较大,毕业就一个人杀到温州去了,用了一个星期找到一份在百度做业务的工作。
记者:这份工作得到得容易吗?
冯华栋:咋说呢,我觉得如果只是要一份工作,正儿八经我觉得不是很难。但是你要想找份工资很高的,那不可能,想把工作做好,就更难。
记者:那时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
冯华栋:说实话并不好,前三个月也就是两千块左右。
记者:所以你后来跳槽?
冯华栋:怎么说呢,你也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心态都很浮躁,沉不住气的。后来和一个朋友打算一起摆地摊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一个手推车,想卖酸辣粉,推出去三天就不干了。之后又去深圳,在广告公司拉业务,最后又去做保险。中间最惨的时候,连吃了一个月的馒头,交不起房租,跑去同学那儿借宿。
记者:最后月薪过万的时候,你是在做保险?
冯华栋:对,我比较用功,那时半天班,我在线上(电话保险业务,笔者注)最长的是五个半小时。做得还不错,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万以上。
记者:算来你毕业就是两年多时间,月薪从2000元到一万多,这依旧不能满足你?
冯华栋:一个人在深圳时,就两三个朋友,时间长了之后就觉得没有归属感。而且我一直做的都是拉业务的工作,感觉很虚,就是没有实在的东西。
我心里也一直想做点自己的事儿。
记者:现在看看打工的那三年,你觉得这段生活给你带来什么改变了吗?
冯华栋: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就是教训,是心态上的改变,我现在的心态已经不是刚毕业那种“愣头青”的状态了。自己识人、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要比一般只打一份死工的人要强不少。有些经历现在看来很荒唐,但是对我来说确实也是很宝贵,我也不后悔。
◎用三年教训换来好心态
记者:你现在养的泥鳅主要用途是什么?都卖到哪儿?
冯华栋:其实泥鳅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是比较好的。举个例子,前段时间镇上有个领导来看我这个项目,就说到他妻子用活泥鳅捣成泥,治好了胃病。只是目前它的药用价值还没被开发出来。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市场对它的需求就是日常的食用吗?那你不担心销路太窄的问题吗?
冯华栋:这个不担心,去年第一次卖,基本上都在当地、洛阳。今年打算按大小给泥鳅分级,大的可以发到东北地区,小一些的可以到甘肃等西部地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泥鳅营养价值高,各地的人都挺喜欢吃的。
记者:你最初怎么发现了这个商机?是辞职前就考察好了养泥鳅行业,还是先辞职回来才说要做这个?
冯华栋:辞职前就有准备了,那时候已经不是刚出学校的心态了,做事前肯定要有准备。
当时了解了好几个项目,打算回洛宁老家的话就养猪、养鸽子,反正把方向就瞄准在农业上了。也跟我爸交流过,他觉得虽然辛苦,但感觉有前景,也很支持。最后和朋友一起决定养泥鳅,他对这边有了解,就选在了黄河滩上。说个笑话,我以前连黄河从洛阳穿过都不知道。
记者:创业和打工毕竟不同,需要你具备更多的比如管理等才能,你如何确定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
冯华栋:一开始确实想着比较简单,打工的时候遇到问题最终都有老板,但是自己干的话,遇到再小的问题也必须自己解决,想尽一切办法必须解决,不然就没法往前走。
记者:你都遇到哪些困难?
冯华栋:这说起来就很多了,太多了,说不清楚。
记者:你原本就是这么黑的皮肤吗?
冯华栋:我很白,真的,是男生中很白的那种皮肤了,这是晒出来的。
记者:你第一次投资就是40万,这笔钱是你自己凑的吗?
冯华栋:基本上我和朋友一人一半,说实话,在外打工三年,回来时我手中连5万都没有,我还算幸运,我爸、我姐都帮我出了点。不过说回来,资金问题一直都是最大的问题,感觉一直缺钱。
◎创业初期要经得住打击
记者:听说去年第一季泥鳅赚了4000多元?从开始来,到有收益,中间过了多久?
冯华栋:去年三月来,平地、挖莲菜坑,到卖泥鳅是十二月份。
记者:9个月?只挣了4000块?有没有被打击到?
冯华栋:当时是7个塘子,合下来一个挣了有四千。所以算下来回来了20万。这也没啥,干农业项目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大,而且前三年赚很多钱根本就不可能。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谁谁创业初期都赔得“掉底儿”,咱这个好歹也赚了点吧?挺好,不能因为一时赔了就不干了,创业就得一步一步来。
记者:你已经做好最起码吃三年的苦的准备了?
冯华栋:要说现在受的罪,出的力,比打工时多太多,赚的钱还根本不如打工。比如去年春节,我一个人在这黄河滩边待了半个月,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放在以前的浮躁,想也不敢想。但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是觉得,不管辛苦不辛苦,我都想自己做点事儿。
记者:5年前大学毕业时,你对5年后的自己有没有过期许?
冯华栋:嗯,就是有才会一毕业就跑去温州。在我看来,温州人都特别会做生意的,我就是去学习的。当时就一直做这个梦,我有点喜欢跟别人比,不喜欢比别人落后,在外面做得差的时候,我根本就不跟同学们联系。
记者:那你现在也算基本实现了当时的期许,有了自己的事业。之后呢,有没有一定的远景规划?
冯华栋:做生意也不能死做,当然也要考虑这个。养泥鳅资金回笼时间太长,风险是很大的。明年开始我们就要转变思路,打算建一个泥鳅孵化大棚,技术已经掌握了,之后会招一些学员学习孵化,卖自己的技术。再以后有可能的话,打算开一家主打泥鳅菜的餐馆。一步步把这个产业做下来。
记者:你觉得自己算不算比较有“野心”?
冯华栋:人心都是一点一点变大的,今天挣一点钱,明天就想挣更多点钱。我们也想把生意盘活,带着大家一起发展,如果不这样做,光自己一个人玩儿是不行的。
记者:如果现在让你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建议,你会建议他们先就业,还是直接创业?
冯华栋:我建议百分之八十的人去就业,剩下的如果特别有能力,家里也有资金的支持可以去创业。
不管怎么说大学是大学,社会是社会,我最想给的建议是摆正心态。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能浮躁,我当时就太浮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是毕业前三年我的真实写照。可能现实中大家做不到沉稳,有时有人必须走一些弯路才能吸取教训。但不管怎样,要一直有个正确的态度,还要有接受错误改正错误的意识,才能做好你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