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种粮大户史青民:种麦千万不能等
2013-10-16   来源:阿坝农批网 许昌网 作者:放开心情   字体:【 】  浏览:28次   评论:0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据农业专家介绍,当前已进入小麦最佳播种期,而旱情到了不浇不能种的程度,能否及时浇上水,决定着小麦能否适时播种。目前,全市10—20厘米土壤墒情仅有13.3%,与小麦播种墒情要求差距甚大。10月7日,气象部门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预测10月中下旬全市仍无有效降水,综合干旱指数将达到重旱。最近几天许昌地区持续高温,炙烤着干渴的土地,迅速浇上水、及时种上麦,成为党委、政府关注、农民群众渴盼的事情。

10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我市粮食生产大乡——许昌县陈曹乡采访时发现,这里抗旱种麦的氛围特别浓厚,干部群众不得不靠,抗旱种麦热情高涨。

正在地里忙碌的陈曹乡史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史青民告诉记者:“今年虽然旱情很重,但我们抗旱的积极性特别高。俺村除了一点儿晚秋作物占地以外,90%以上的土地已经浇过水、种上麦,我流转的几百亩土地也是这种情况。”

史青民不仅担任村里的党政正职,而且是著名的种粮大户。他讲起了过去几年的情况,思绪仿佛回到了2007年夏天。“那时候,俺种地有五难:排涝难、浇地难、行路难、植树难和增产难。”当时,粮食价格处于低谷,村民纷纷撂荒弃种,这让史青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再加上大力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我觉得靠种粮致富的机会来了!”2007年史青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400多亩耕地,后来又流转了周边许东、许西等多个村庄的耕地,种粮面积近千亩。

“那年麦收季节,省农业厅联合市、县农业部门,以及河南农业大学来到俺地里实地测产,经过烘干、除杂,亩产最高达到654.5公斤!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史青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在种粮上业绩突出,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称号,还得到了省里的丰厚奖品——1台东方红牌大型拖拉机;同时,还得到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奖励,1台玉米收割机、5台迷雾机……前年,在史青民的努力下,史庄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

他指着眼前的大田说:“现在,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林成行、旱能浇、涝能排,施什么化肥,选哪种种子,专家们都手把手地指导俺,俺这儿再也不用望天收了。”据了解,大旱当年,省、市、县三级支持,陈曹乡投资264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此后,又经过几次综合改造,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

史青民笑着说:“我们这里群众种粮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认识到了种粮的含金量,一旦出现旱情,都急着浇地抗旱,行动晚了,连机井也占用不了。”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史青民告诉记者:“小麦要高产,种好是关键,特别是关键农时不敢耽误。这是老辈儿人的经验之谈,也是我多年种粮的体会。今年,虽然持续干旱,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敢懈怠,越不敢等,要创造条件浇地种麦,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Tags:史青民 千万 能等 责任编辑:放开心情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花甲老人种蘑菇 一年赚来12万 [下一篇]养泥鳅的大学生 三年教训本事增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