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广东蔬菜育苗产业及机械化技术推广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苗场、菜场、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以及蔬菜产业相关人士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别之龙作了《适合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的嫁接技术》报告。 
别之龙教授说,蔬菜嫁接有三大优点,一是克服土壤连作所导致的土传病害,提高抗病性;二是增强对低温、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三是增强对低温、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四是改善品质。 由于嫁接苗生产过程中嫁接愈合条件比较严格,除了华南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嫁接苗生产都需要设施完备的育苗设施。连作障碍的问题日趋导致导致对葫芦科和茄科蔬菜嫁接苗的需求日益增长。嫁接苗生产的利润较高,嫁接苗已经成为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中生产的重要内容。 嫁接方法要适合穴盘育苗的技术要求,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便于愈合和养护,嫁接速度快,便于嫁接工的聘请与人员管理,这是集约化育苗场对嫁接方法的要求。 别之龙教授介绍,适合集约化育苗场茄果类蔬菜嫁接方法劈接、套管嫁接。 劈接法。嫁接时期:当砧木株高12~15 cm,具有4~5片真叶,接穗品种苗高8~10 cm,具有3~5片真叶,茎粗均达到2~3 mm时,为劈接最佳嫁接适宜期。嫁接前1 d砧木和接穗的穴盘都浇透水,在散射光或遮光条件下嫁接。在砧木2~3片真叶之间用刀片平向切断,去掉砧木真叶和子叶,在中间位置用刀片垂直向下切入深度为1 cm的切口;在接穂1~2片真叶下方切断,再将其茎端削成1 cm的楔形,迅速插入砧木切口中,并用嫁接夹沿切口方向夹紧即可。注意砧木与接穗的真叶方向呈十字形分布。整盘苗嫁接完毕立即排列到苗床,盖好薄膜保湿。 套管嫁接。采用斜接法,即取砧木放在垫板上,在离基质5~7cm处斜切,斜切角度15-30°,刀口要求平滑,然后取接穗(留2片大真叶即可),按照斜度15°~30°切取接穗。后用嫁接塑料管将砧木与接穗按照斜切面充分吻合的要求套好,整个套接过程要快,避免切口处水分流失,利于伤口愈合。 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有五要点。砧木选择:托鲁巴姆、农优野茄等 播种期计算。不同砧木的播种育苗时间不同,采用“农优野茄”作砧木。用农友长茄作接穗,砧木从播种到嫁接约65 d,接穗从播种到嫁接约45 d,从嫁接到嫁接苗出圃约20 d,则一批茄子嫁接苗生产周期约85 d。 砧木的浸种催芽和变温管理。种子多来源于野生或由野生种驯化而来,需要打破休眠处理。用55℃温水浸泡种子,用水量为种子量的3倍左右,自然降温至常温后浸种24 h,经搓洗、清水滤干后,用20 mg/L赤霉素液浸种24 h,再用清水冲洗滤干后放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变温(30℃、16 h,18℃、8 h)催芽3~5 d,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茄子砧木的两段式育苗。茄子砧木生长期长,为了节省育苗空间,采取前期撒播+后期穴盘育苗方式效果好。砧木催芽后直接播种于沙床或平底盘上,15天左右待砧木真叶展开时将其移到72孔穴盘中。 砧木炼苗。当苗长至真叶3叶1心时开始练苗,练苗时要求充足的阳光照射,直至苗出现轻度萎蔫后补少量水,这样反复练苗后可进行嫁接。 顶插接和断根嫁接是瓜类蔬菜嫁接的主要方法。 断根嫁接(或称双断根嫁接)与顶插接法基本一致,只是在嫁接时将砧木的胚轴在距子叶下方5~7厘米处切断,嫁接完成后再将嫁接苗回栽到穴盘基质中。 断根嫁接技术近年来在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新疆等地的育苗工厂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优点: 发出的须根根系面积大,水分养分吸收能力强,定植后生长快。嫁接速度快,可将育苗程序进行分解,特别适合集约化育苗生产。断根嫁接可有效解决由于砧木徒长而导致的嫁接苗徒长问题,不用生长调节剂即可控制幼苗的长势,生产的嫁接苗整齐,商品性好,符合壮苗标准。断根嫁接苗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强,早春定植后缓苗快。 此外,瓜类作物嫁接苗生产还有五要点要把握: 砧木的选择:选择适宜的砧木不仅关系到嫁接成活率,而且会对嫁接后植株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影响。 在进行嫁接时,必须选择嫁接亲和力和共生亲和力高的砧木。品种。此外,不同的砧木对抗病性、抗逆性具有差异,选用不同的砧木嫁接后植株的生长具有很大差异。葫芦科作物对砧木非常敏感,嫁接苗大面积生产前一定要提前做好砧木评价试验。 选择高效的嫁接方法:目前在瓜类作物集约化生产中主要采用的嫁接方法是顶插接法和断根嫁接方法,这两种方法均适合于嫁接苗穴盘苗生产。 相对而言,断根嫁接有利于提高嫁接工效和提高商品苗质量,更加有利于培育壮苗,但这种方法对砧木的选择很重要,要求砧木的根系再生性要强,如果砧木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弱,则推荐采用顶插接法进行嫁接。 嫁接后的育苗环境控制技术:与日本、韩国等育苗工厂在嫁接后大规模采用嫁接养生设备不同,国内育苗工厂大多没有配备这样的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嫁接后的育苗环境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环境控制得当,一般嫁接后7天内即可成活,大型育苗工厂的嫁接成活率要控制在95%以上,但目前嫁接后的环境控制技术基本是基于经验型的管理技术,还缺乏对嫁接环境因子的量化研究,导致嫁接成活率不稳定,如何实现嫁接环境的精确控制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集约化育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嫁接育苗的集约化生产存在病虫害扩散的风险。从病虫害的传播源头而言,砧木和接穗种子、育苗基质、育苗穴盘、嫁接器械、嫁接后的人工管理、嫁接苗的贮藏运输都有可能导致病虫害的传播。 在集约化育苗的条件下,病虫害一旦爆发,会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嫁接苗集约化生产中病虫害发生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从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控制,实现嫁接育苗的安全生产。 嫁接苗的贮运技术:嫁接苗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苗,随着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的建立,“集中育苗,分散供应”将成为今后蔬菜育苗的发展趋势,如何进行嫁接苗的贮藏和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在嫁接商品苗出圃前进行锻炼,掌握必要的贮藏运输技术对于延长嫁接苗的商品供应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