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6月是华南前汛期,由于冷暖强对流天气频发而产生连续强降雨过程,导致华南许多地区蔬菜无法正常生产。今年3月21日,广东提前16天进入前汛期,为近7年来最早,且降雨量大、强度强、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对于刚从一季度超强寒潮和倒春寒低温冻害中恢复过来的蔬菜基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受损程度较往年严重。 露地蔬菜比大棚蔬菜受灾严重 根据基地生产情况调研,露地蔬菜生产受灾比较严重。一方面,水浸导致临近采收的蔬菜烂叶烂根、疫病及病虫害加重,基地减产40%~60%不等,甚至有基地绝收,如佛山西江、河源兴仔记、东莞谢岗利华等蔬菜基地,其中,河源兴仔记基地人员反映该基地近一个月都没有蔬菜上市,损失惨重;另一方面,由于雨水浸泡,刚播的蔬菜发芽率低(新丰县城丰蔬菜基地刚播的蔬菜种发芽率都在50%以下),刚移栽的蔬菜苗成活率也不高,需重新播种移栽,大大增加了基地的成本投入。而受大棚的保护,设施栽培蔬菜受强降雨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棚内潮湿闷热,湿度高、光照不足,病虫害严重,潮安东江镇绿洲农庄基地表示,由于病虫害影响大棚蔬菜减产近3成,另外,产品品质不佳,生产效益不高。 基地受灾情况 品种:叶菜类受灾最为严重 从受灾的品种来看,叶菜类受灾最为严重,除了空心菜和番薯叶等少数耐涝品种,其余叶菜品种几乎绝收。相对于叶菜,茄果类、瓜豆类情况稍好,虽受强降雨影响导致挂果减少、烂果,但不至于全部绝收。由于强降雨影响,迫使基地蔬菜种植计划改变,耕作计划和播种计划被迫延迟,目前,许多基地开始减少叶菜种植,改种茄子、瓜豆类、玉米等。 市场行情及预测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本省蔬菜生产形势严峻,但蔬菜市场行情并未因此而导致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本地蔬菜品相不佳,卖不出好价钱;另一方面是由于省外蔬菜的供给充足,全省蔬菜市场供应相对平衡。因此,全省蔬菜价格波动并不明显,整体平稳呈小幅下降趋势。 目前基地纷纷改种茄果类、瓜豆类蔬菜,叶菜类种植大面积减少,预计叶菜有小幅上涨的可能性。受种植换季影响,短期内菜价将持续偏高运行,5月份以后,随着北方夏令蔬菜大量南下上市和省内天气好转,预计菜价将明显回落。 生产对策及建议 高温多雨季节,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陈汉才研究员提醒蔬菜生产者要注意防病控病,尤其是茄瓜类青枯病(如茄子、黄瓜等),建议采用抗病能力强的嫁接苗,同时它也是目前蔬菜生产中推广的一个重点;育苗时要注意补光,避免因光照不足导致苗株发育迟缓、瘦弱;在5月底、6月初不要播种瓜豆类,因为此时播种,瓜豆生长期长,只会徒长而不结果。 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防措施,加强排灌设施建设,疏通渠道,提前做好排渠清淤工作;温室大棚加防虫网,增加通风设备等。天气转好,抓紧时间补种移栽,并筑小棚保护幼苗;茄果类、瓜豆类增施叶面肥,确保其根系发达、苗株健壮,增强对雨水的抵抗能力。 2、在农药防治过程中,注意保证人及产品质量的安全,尽可能采取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如使用高效低度的生物农药、黄色诱虫板诱杀害虫等。 (本信息由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