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3日,2016全国鲜食玉米学术研讨会暨南方鲜食玉米大会在海口举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玉米专家王子明分享了《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关键技术要点 1)选用优质、高产、多抗、适销品种; 2)选用肥力中上的水旱田,与其它类型玉米需要20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防串粉保品质; 3)施足基肥,早追苗肥,施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补施壮粒肥。前、中期重视氮肥施用,中、后期重视钾肥施用; 4)播种后拔节前和抽穗后采收前保持土壤湿润,拔节期干湿交替,全期防渍防涝防旱; 5)病害以预防为主,虫害以防治为主,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采收前20天禁止施用化学农药; 6)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时采收,及时处理。 产地要求 产地环境,产地的环境必须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产地的灌溉水、大气、土壤必须符合NY/T5332(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产地隔离,产地必须有200m以上的空间隔离或50m以上的天然屏障隔离;时间隔离以错开花期15d以上 (视播种季节及各品种熟期而定);不同基因类型、不同籽粒颜色的甜玉米品种,不要种植在一起,以防止串粉变质,确保甜玉米各品种的固有品质特性。 产量目标及质量要求 产量目标:每667m2甜玉米鲜穗产量达到1000 kg以上,每穗鲜重到达300g以上。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视品种、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每667m2种植密度为3000株~3500株,矮杆紧凑型品种可3500株~4500株,每一单株留1穗或2穗。 鲜穗质量:符合NY5200或DB44/T279标准;其品质定等指标达一等品以上;鲜食标准安全应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 生产技术 1,土壤条件 选择集中连片、光温条件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质地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pH值应在6~7之间。 2,品种选择:优质、高产、多抗、适销。根据各产区生态条件,必须选择通过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以鲜食为主的品种要求果穗外观商品性状好,品质定等指标达一等品以上;以鲜籽粒加工为主的品种要求鲜穗籽粒深、出籽率高。 3,肥料施用 施肥原则, 按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执行,应以有机肥为主,并结合施用无机肥;不能施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及污泥;不能施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无公害化处理和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料。 施肥指标,全期每667m2施纯N 20kg~22kg;P2O5 10kg;K2O 20kg;N :P2O5 :K2O配比为1:0.5:1。其中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占20%,苗肥占10%,拔节肥占35%,攻苞肥占30%,壮粒肥占5%。施肥量和肥料种类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力、不同季节、不同苗情适当调整。 4、种子质量 符合GB4404标准(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即种子纯度≥95%、净度≥98%、含水量≤13%、发芽率≥85%。 5、种子处理 1)晾晒种子 播种前3d~5d,选择晴天晾晒种子2次~3次,以提高发芽势促齐苗,注意不要曝晒。 2)精选种子 甜玉米种子顶土力弱,应精选种子以提高田间成苗率。 3)拌种衣剂 每1kg种子拌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mL~2mL加水10 mL~20mL,手工拌种,即拌即播种;亦可晾晒干后装袋备用。 6、播种期及播种量 广东省地域广,南北气候变化差异大,播种期除依照种性说明外,还应参考当地甜玉米常年播种习惯,适当早播,抢占市场,提高效益。 7、整地 1)起垄开沟 整地两犁两耙,结合全层施入有机肥,起畦包沟1.30m~1.40m,沟宽30 cm~40cm,畦宽1.0m~1.1m;同时要根据地块地貌开好十字沟、环田沟和田外排水沟,以方便排灌。 2)施足基肥 在第一趟犁耙平后,全层施用有机肥,每667m2施腐熟土杂肥1000 kg~1500kg,同时混沤12%过磷酸钙50kg,硫酸锌0.50kg~0.75kg;在第二次犁耙后起畦;也可结合起畦时沟施基肥。 8、播种及育苗移栽 1)直播 每畦开两条种肥沟,沟深5cm~6cm、沟宽10 cm~15cm、沟距40cm,在沟内每667m2施入复合肥15kg(复合肥含N、P2O5、K2O各15%,以下同),在距种肥沟5cm处各开一条深3cm播种沟。播种规格行距50cm,株距25cm~30cm,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深度春季2cm,秋季3cm;盖种用的泥块直径不宜大于0.6cm。 播种后至出苗前应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播种后若土壤干燥,可沟灌一次1/3沟深的水层自然浸润畦面后及时排去多余积水,以确保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同时避免积水烂种烂根。 2)育苗移栽 A. 营养土的配置 B. 育苗器皿选择 C. 苗床准备 D. 播种 E. 苗床保护 F. 苗床管理 9、苗期管理 苗全、苗齐、苗壮 10、拔节期管理 根深、秆壮、抗病、抗倒 11、成穗期管理 穗大、粒满、秃顶少 12、灌浆期管理 粒大、粒重、抗早衰 13、病虫鼠害防治 安全、有效、经济 14、适时采收 1)适时收获的标准 果穗及籽粒外观苞叶青绿,包裹较紧,花丝枯萎转深褐色;籽粒体积膨胀至最大值,色泽鲜艳,压挤时呈乳浆,籽粒含水量70%~75%。有效积温指标从雌穗吐丝开始,≥10℃的有效积温达到280℃~330℃ 。 2)适时收获的时间指标 春播甜玉米采收期处在高温季节,适宜采收期较短,一般在吐丝后20d~22d。秋播甜玉米采收期处在秋季凉爽季节,适宜采收期略长,一般在吐丝后22d~25d;晚秋播种的甜玉米在灌浆期遇气温下降,采收期略推迟一些。 3)适时收获的方法 采收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春季),秋季采收时间上午可延迟1h下午可提前1h,以防止果穗高温曝晒,影响产品质量。 4)收获后的堆放 果穗采摘后堆放易发热变质,宜摊放在阴凉通风处,防止堆放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