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食品的人,我写过不少抨击不实宣传的食品,但同时也想为很多食物鸣冤,它们都被各种谣言妖魔化,以至于许多人“闻 XX 色变”。 但其实,“错误解读科学结论”有时候比食物可能存在的危害更可怕,我们来看看这些被“伪专家”冤枉的食物都有啥: 草莓 
春暖花开,又到草莓季了。 大家到市面上选购草莓,基本选不到重样的,不是畸形就是大小不一、红色不均,再加上味道不甜。于是就有传言,说这一切,都是“膨大剂”惹的祸。 这“膨大剂”是个啥? 原来,膨大剂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可用于草莓,也可以用于西瓜、猕猴桃等水果,很常见,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并不会带来安全风险。 造成草莓的大小不一、畸形、不甜的原因有很多,与草莓的品种、生长状况都有关系。成熟的草莓保存期很短,市售草莓需要提前采摘,这也是草莓不甜、红得不匀的要因。如果去买草莓,挑新鲜好吃的就行了,用不着纠结“膨大剂”、“植物激素”之类的问题。 西瓜 
如果冬去春来是草莓的季节,那么再过几个月,就该是西瓜的天下了。 每逢西瓜上市季节,“打针西瓜”的传说就会占领朋友圈。许多人一边吃着西瓜,一边战战兢兢地四处寻找各种“鉴别小窍门”。 “打针”就是其中一个流毒很深的谣言。然而,这点根本不用担心,因为事实上,通过打针无法让注射液在西瓜瓤中充分扩散,打过针的西瓜很快会坏掉。试问哪有商家这么傻,故意弄坏自己的西瓜? 另一个传闻是“西瓜爆炸”,导致西瓜开裂或者爆炸的因素有很多,与西瓜品种、天气情况、肥料等都有关系。而与草莓相似,合理合法地使用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会影响西瓜的营养与安全,西瓜的爆炸与膨大剂并无太大关系。 催熟水果 
嘿,你别说,“催熟”还真有其事。 用于“催熟”的物质叫“乙烯”。乙烯怎么来的呢? 乙烯是植物自己分泌出来的!植物自己在树上成熟的时候,会自己产生乙烯,让自己成熟。而因为一些水果有长途运输的需要,所以商人们会在它们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摘下来,这样的水果,比较硬,就适合长途运输,可以比较长期地保存。这个过程,水果自己还是会散发乙烯,因此,运输的时候,还需要选用抑制乙烯产生的包装。 那到站以后怎么办啊?这时候,我们可以人为地施用乙烯,这本来是很聪明健康的方法,被不清不楚的人一胡说八道,反倒变成了不光彩的“催熟”了? 其实啊,人工和天然方法催熟的水果,跟天然成熟的水果在安全性上、口味上,都没有差别。常常中招的香蕉、芒果、葡萄等水果,真是莫名伤感啊。 下次再有人传谣,你可以问问他,如果没有被催熟的水果,在你所在地方、所处的季节,有得吃吗? 反季蔬菜 
传统养生爱好者认为,反季蔬菜“不合时令”、“违反天伦”。那么,事实上呢? 反季蔬菜的来源有三类: 一是异地种植,比如从南方运到北方; 二是应季种收,通过现代技术长期保存,这跟以前北方冬储大白菜是一样的; 三是大棚种植,人为地为蔬菜提供适于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水等条件。 现代人夏天需要空调、冬天需要暖气、空气干燥了要加湿、觉得气味不好了要清新剂,可偏偏要对住大棚的蔬菜吹毛求疵,简直可以用矫情来形容。 反季蔬菜跟应季蔬菜某些营养成分含量可能有差异,味道口感的差别有时候还比较大。不过,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营养,更不意味着它们可能有害。 激素黄瓜 
“避孕药黄瓜”纯属是一种谣传。人们常说的避孕药是动物激素,对植物性的黄瓜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不可能使用在黄瓜上。人们之所以谣传为避孕药,可能是因为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的作用,避孕药也是激素。结果,传来传去,最后传成了黄瓜使用避孕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主任王强研究员表示,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有作用,对人和动物无作用。我国允许在黄瓜上使用赤霉素、芸苔素内酯、氯吡脲等10种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性的激素,与动物激素在性质、结构、功能、作用机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物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ID:DingXiangYiSheng),作者系云无心(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部分内容来自于大众网,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及网络公开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与农财网农化宝典微信后台联系。
━━━━━ 你可以给他提意见,也可以骚扰他 邮箱:suzill@126.com ━━━━━ 看完今日推荐,不放再回顾一下往日热点:农资业务员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同意请转走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